《联合早报》:“三部曲”与“公投立法”——陈水扁的策略与“王牌”
华夏经纬网
  <%beginrecord%> <%endrecord%> 陈水扁引爆“一边一国”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公投立法”。它是陈水扁试图夺取两岸互动主导权的一张“王牌”,而至今所运用的策略,也隐然有他一贯“三部曲”的影子。
   
迂回前进三部曲战术

    陈水扁在处理内部政治斗争时,惯用三部曲战术来达到政治目的。所谓“三部曲战术”,就是“冲突、妥协、前进”。
   
    这个战术的基本操作是首先引爆一个议题,激发“朝野”对立和媒体的注意,在议题发酵了一段时间后,寻求妥协,并且在妥协的过程中,让自己朝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三部曲运用的一个典型战例,就是“中华民国”护照加注‘台湾’字样的斗争。陈水扁选择今年1月,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发言,用台语宣布已经正式批准,在护照上加上‘Taiwan’的英文字样。
   
    很多国家的海关不清楚‘PRC’和‘ROC’的差别,让台湾民众在海外经常遇到不便。因此这个议题在民众当中有一定的共鸣。北京批判陈水扁“搞小动作”,在野党虽然反对,却也担心被冠以“联共卖台”的罪名,而不得不妥协,最后同意在护照上加注“Issued in Taiwan”(台湾签发)字样。
   
“公投立法” 最后防线

    民进党1999年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虽然首度承认“中华民国”,却也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因此,要建立“台湾共和国”,必须先经过全民公投的手续。
   
    目前在“立法院”讨论的“公投法”,有几个版本,其中民进党“立委”蔡同荣推动的版本,主张除了重大政策和民生议题外,“国旗”、“国号”、“国歌”、“领土变更”、“国家主权”等,都可以列为公投议题。
   
    两岸的战略平衡,长期建立在消极条件的基础上,北京的底线是“你不独,我不武”,台北则“你不武,我不独”。于是,“公投立法”成为台北用来抵制北京“武力统一”的最后防线。
   
内功外用 加大赌注

    “一边一国”议题发展至今,表现出来的是陈水扁正开始把三部曲战术,用在两岸问题上面。自议题在8月3日引爆后,经过民进党、陆委会等的“消毒(独)”,似乎已经把迈向台独的一步,拉回到“四不一没有”的原点。
   
    可是,它毕竟否认“一个中国原则”,因此也自然引发北京的反应。8月6日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评论员”署名的评论,题目就叫“危险的挑衅”。
   
    令人关注的是,“一边一国”为“公投立法”注入了新动力,虽然陈水扁在短短两天内,从暗示蔡同荣推动“公投法”,到要求他放慢公投脚步,他其实已经为自己的两岸豪赌加码了。
   
    按台北当局的解释,“一边一国”是为了捍卫现状,任何对现状的改变,必将启动“公投立法”,把“台独”付诸实践。而“一个中国原则”,已经被解释为是对现状的改变。
   
    以此理解,除非北京放弃这个条件来同台北谈判,台北完全可以就“公投立法”再做文章,隐隐然朝“你来谈,我不独”的方向走去,进一步拉低北京的底线。
   
图穷匕现 后患无穷

    陈水扁剑走偏锋,目的是逼迫北京以对他有利的条件重新谈判两岸关系,而这步步进逼,主要也是看准北京手上可打的牌不多。“两国论”以来多次的文攻武吓,对台湾民众已经是司空见惯,中国反应一旦激烈,选票就会流向“绿营”。可是,这种做法,将令到两岸原本已经脆弱的平衡,更难以维继。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