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迫不急待提醒美国
华夏经纬网
  <%beginrecord%> <%endrecord%> 陈水扁曾经说过,改善两岸关系之前,先要加强台美关系。当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美受到国际媒体关注,美国两大时事杂志《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都以胡作为封面人物,陈水扁就借题发挥,评论这位未来可能要打交道的政治对手。
   
    虽然国际舆论普遍质疑,江泽民是否会在今秋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党代表大会之后,将党政军大权交给胡锦涛;但陈水扁似乎迫不急待要提醒美国人,胡锦涛的地位不像他的权力“来自台湾民意”。
   
    他指出,自己在担任律师、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台北市长期间,曾经访问美国十几次,和家人到美国旅游的次数就更多了;反观胡锦涛是生平中第一次访美,“希望胡锦涛先生能把握此次认识(民主)之旅”。
   
    陈水扁还说,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言下之意,胡锦涛对美式民主的认识,“根本不能和他比”,美国人不应该对胡存有幻想。从时机上来看,套用棒球比赛的术语,就是要让对手(胡锦涛)上到一垒(美国舆论对胡有初步认识)之前,就被三振出局(美方不再对胡抱任何希望)。
   
    对胡锦涛的评论,陈水扁说得直接又明白,确实是强有力的选举语言,但少了一点外交智能。不仅研究国际政治的台湾学者不认同,连长期鼓吹台独理念的民进党新潮流系立委林浊水也认为,阿扁说的虽是真心话,却应该交由学者来讲。
   
    在《新闻周刊》刊出的问答摘要中,陈水扁表示不论国际社会是否承认,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至于要如何获得国际承认,并不重要。另外,该周刊也认为陈水扁的口号对改善台湾的经济问题,一点帮助也没有。他的经济顾问提出数十项经济改革想法,但大多数都没有被落实。
   
    对于前一点,只有台湾中央社从纽约发回来的报道提及,以便对台独团体的“台湾正名”诉求有所回应;但“总统府”新闻稿中却没有记录,以免落人口实,让北京和华盛顿觉得陈水扁违背了任内不宣布独立的承诺。至于后一点,“总统府”新闻稿和中央社报道都没有,因为如果岛内报章转载,在台湾民众眼里,不好看。
   
    在本文停笔之际,电视新闻传来市面上开始出售陈水扁写真集《总统开门》的消息。透过“总统府”幕僚的照相机,陈水扁想告诉台湾人民,他已经很努力。但是这一张张模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写真集风格的黑白照,能否让民众望梅止渴、忘记缺水的焦虑呢?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