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密码
  用户名  密码
安徽 | 重庆 | 贵州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苏 | 江西 | 天津 | 黑 龙 江 |
宁夏 | 青海 | 山东 | 山西 | 陕西 | 四川 | 新疆 | 浙江 | 辽宁 | 新疆兵团 |
网站导航
香港镜像
繁体简体
当前位置: > 专题 > 台海评论 > 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论坛

汪毅夫:两岸同胞共同的任务


2001-07-04 12:30:07         华夏经纬网
汪毅夫--在“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论坛(2001)的学术演讲(摘编)中华文化近百年来在海峡两岸的发展呈现了不同的态势、取得了不同的绩效。在大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的倡导,其后又得到中共三代领导人的不懈的推动,“批判地继承”成为中华文化在大陆发展的基本态势。“批判地继承”将“批判”与“继承”联结起来、又将“弃其糟粕”和“取其精华”包容在内。“批判地继承”推动了中华文化品质的提升。从总体上、主流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儒家思想的批判乃是针对其糟粕而发的,“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和扫除的功夫,使得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更是显露出来”再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并要同各种腐朽思想道德作斗争”。这里贯穿的也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和提升文化品质的想法、说法和做法。显而易见,“批判地继承”推动了中华文化品质的提升。江泽民先生最近所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诚哉是言也。在台湾,中华文化近百年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传统的延续”,如《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所谓“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一方面,日据当局的文化政策不断收紧,从笼络拉拢文化人士、管制限制文化活动到全面扼杀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日本文化入岛的势头和势力不断地强化,同化教育、妈化教育得到了强制措施和强制执行的支持。在此情景之下,中华文化的一枝一叶备受台湾人民的珍视和珍惜,中华文化的传统在异族侵略者和异族侵略文化的重压下得以延续。台湾光复后不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台湾人民在日据时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珍视和珍惜承继而来,又由于对“代表中华文化”和“保有中国文化”责任的自负情绪,“传统的延续”仍然受到看重。1949年以后,中华文化近百年在台湾发展的最为明显的绩效乃是文化品种的保持。在本人看来,“批判地继承”比起“传统的延续”多了一层“批判”的功夫,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品质大有助益。但是,当“批判”失其适度,文化本身将受到伤害至重伤害。“传统的延续”显然宜于保持文化的品种,但由于相对缺少应有的批判,不应保存的品种也得以保存。总而观之、总而言之,近百年来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发展有“批判在继承”和“传统的延续”两种态势,有“文化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品种的保持”两种绩效。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拓展和深入,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华文化发展的两种态势、两种绩效的问题,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什么当恢复继承、什么当应批判抵制,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江泽民先生于此适时倡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光荣任务。愿两岸同胞同心努力,勤勉为之。(作者系民主党派人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授、福建省副省长)
 共1页  1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网友:密码:
 
本站检索
文章排行
精彩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