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 台海评论 > 关注美台军售
美国向台出售武器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2001-04-29 16:57:50
华夏经纬网
4月25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公然决定向台湾出售包括“基德”级驱逐舰在内的一批先进武器。美国和台当局沆瀣一气,助长了“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加剧了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美国售武量多质精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对台军售愈演愈烈,今年的对台军售更是变本加厉。一是数额庞大。此次军售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油动力常规潜艇、12架P-3C“猎户座”反潜飞机及其他一些先进装备,总值近60亿美元。这是美国政府自1992年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二是武器质量明显提高,突破了《八一七公报》中有关美国不得向台湾出售进攻性武器的限制。其中,有“小宙斯盾”之称的“基德”舰,排水量9500多吨,集防空、反潜、反舰功能于一体。台湾拥有该舰后,未来可延伸战略纵深,扩大作战半径,更可进一步与美国军事一体化。配备现代化侦测系统的P-3C反潜侦察机,航程达7700公里,载弹量达2万多磅,未来“可强化台湾海军的反潜力量”。最为严重的是,美国还首次向台湾出售8艘具有攻击性的潜艇。由于这些潜艇续航能力强,武器系统先进,未来将对祖国大陆构成一定的威胁。据《简氏防卫周刊》编辑卡尼欧称,这些潜艇“不仅可大大抵销中国以两栖作战、海上封锁和导弹攻击等方式攻台的威力,更使台湾具备反击大陆的能力”。水下的潜艇、水面的“基德”舰及空中的反潜侦察机这些具有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武器,相互配合起来还可以构成一个三维空间的反潜兵力。台湾《全球防卫杂志》总编辑郑继文炫耀说,布什的军售“使台湾海军成为具有外海作战能力的远洋舰队,战斗力比大陆领先十年”,可满足台湾“境外决战”的需求。 美国妄图“以台制华”,拖垮中国任何国家向中国的领土台湾出售任何武器,哪怕是一粒子弹,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作为美国领导人的小布什当然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仍一意孤行,提高对台售武质量,甚至扬言要“尽一切所能”帮助台湾进行防卫,这显然不只是为了靠区区60亿美元来为美国人提供多少个就业机会,而是用心险恶。第一, 挑动两岸军备竞赛,妄图拖垮中国。共和党向来以政策保守著称,“冷战思维”根深蒂固;小布什外交班子的高层领导又多是冷战时期的政府官员。他们认为,俄罗斯国运江河日下,只有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中国,才是美国独霸全球的唯一阻碍。因而,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小布什采纳了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鹰派人物想出来的馊主意,即重演里根时代用军备竞赛拖垮前苏联的故伎,借重台湾这枚棋子,企图通过军售扩大事态、挑起两岸军备竞赛来拖垮中国,确保美国唯一超强大国地位。岛内《台海军情》电子期刊认为,美国对台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售武,尤其还包括攻击性武器,不但可提高台湾海军的作战能力,更可借所谓“存在战力”形态牵制中共兵力,也就是说,未来大陆既要防御台湾的攻击,又要保持对台湾的军事优势,就必须大幅增加军费,而这必将放慢大陆经济的发展速度。第二, 标新立异,树立“布什品牌”。共和党过了长达8年的在野生活;素有“西部牛仔”风格的小布什,其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备受质疑;美国在“撞机事件”中的蛮横立场更是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于是,小布什借扩大对台军售质量,既显示共和党与民主党政府外交政策的不同,又急于树立他本人“独树一帜”的形象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同时多少替他在“撞机事件”中的拙劣表演挽回一些颜面。当记者问他对台军售有没有打电话咨询克林顿时,小布什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没必要”,“是我自己做的决定”,显然是急于树立“布什品牌”。第三, 扶植陈水扁,以便推行“以台制华”战略。陈水扁上台以来,岛内政治、经济危机加剧,民进党“少数政府”难以维继,陈的民意支持度暴跌,“台独”势力遭受重创;与此同时,岛内民众、尤其是工商界强烈要求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及一个中国原则,与祖国大陆进行政治谈判。因而,挟洋自重的陈水扁把稳定政权、扩大“台独”地盘的希望全都寄托在美国身上,不惜引狼入室,极力“邀请”美国干预两岸关系。正盘算着打“台湾牌”的小布什政府正中下怀,指望通过军售展示美台间的“准军事同盟关系”,为内外交困的陈水扁输血打气,帮他稳固政权基础;同时增强台当局“以武求独”、对抗大陆、拒绝政治谈判的实力与筹码,使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局面长期化,阻挠中国的统一和强大,从而最大限度地谋取其所谓的国家利益。4月25日的《纽约时报》露骨地表示,“台湾最担心海上封锁和导弹威胁”,而布什的决定“将显著提高台湾海军对付中国大陆封锁的能力”,“帮助台湾对抗中国大陆要求统一的政治压力”。 “台独”分子乘火打劫小布什批准对台售武后,世界舆论,甚至美国国内的有识之士都纷纷表示,“美国与中国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一旦开战,世界全输”,批评小布什改变“战略模糊”的错误做法将加剧台湾海峡两岸紧张,影响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但陈水扁却反其道而行之,表示“肯定、欢迎与感谢”,奴颜卑膝的嘴脸暴露无遗。陈水扁还利用4月25日会见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接受香港《信报》专访的机会,极力为美国开脱。他称,美国“按照台湾关系法,以及台湾最基本的防卫需求”对台售武,“不是为鼓励两岸军备竞赛”,也不是为阻挠两岸统一,而是“为确保台湾民主,令台湾人能更有信心跟对岸对话、协商”。他甚至倒打一耙,诬蔑祖国大陆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不断扩充军备”,“部署导弹威胁台湾安全”,说什么台湾军购“是基于自保,是不得已的选择”,妄图把自己打扮成一幅“弱者形象”,混淆视听,欺骗国际舆论。更有甚者,自觉有美国佬撑腰壮胆的“台独”分子还干起了乘火打劫的勾当。陈水扁闹着下月赴拉丁美洲时“过境”美国的纽约、休斯顿,“过境”逗留期间不仅要“安全、舒适、便利”,同时还要与美国国会议员会面,实质上要利用“过境外交”进行“台独”活动,提升美台“实质关系”。台“行政院”还于4月25日成立了“跨部会专案小组”,策划以“医疗、卫生、人道”的招牌,挤入世界卫生组织。“台独”分子、民进党主流联盟负责人蔡同荣还叫嚣,“应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向美国游说《台湾安全加强法》,使台湾安全有长治久安的保障”。“新闻局长”苏正平更是马不停蹄,游走于美国行政部门、国会、智库与媒体之间,宣扬“美台亲密关系”。这充分说明台湾当局是地地道道的“麻烦制造者”,进一步暴露了台当局“假缓和,真台独”的面目。 岛内各界抨击军购是饮鸩止渴“台独”分子弹冠相庆,把洋武器视作救命稻草,但洋武器救不了“台独”,也保不了台湾的安全。一来,国际社会公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独”失道寡助自是必然。二来美国对台售武完全是为了本国的利益,美国民众根本就不愿为支持“台独”而战。三来战争不只是单纯靠几件洋武器就能解决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台湾地狭人少,又是一个海岛,既无战略纵深,也无路可退。四来,台当局大肆购武,激化两岸关系,违背了岛内民众“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愿望。更主要的是,为维护国家尊严与主权完整,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决不惧怕敌人的战争挑衅。美国的对台军售和“台独”分子的叫嚣,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政治现实,更阻挡不了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进程。鉴于此,岛内有识之士纷纷批评军购是“大钱坑”,抨击台当局“以武求独”的伎俩是饮鸩止渴。国民党主席连战指出,台湾真正的安全“必须有政治上的支柱”,也就是“稳定的两岸关系”。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强调,“军备竞赛不能完全保障安全”,“台湾绝不能成为美国对抗中共的筹码”,否则“那是台湾的不幸,可能会毁掉台湾”。国民党“立委”丁守中认为,在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的情况下,“武力绝非台湾安全的唯一屏障”,台“只有积极回归九二共识,推动两岸政治协商,才能化解两岸不必要的冲突与对立”。连日来,岛内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抨击军售只不过是美国对付中国的一张牌,要求台湾当局“保持冷静”,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岛内最有影响的《中国时报》认为,台湾不断投入巨资购买洋武器,不但“不能使台湾高枕无忧”,反而“将增加两岸的冲突危机”;从长远看,即使台湾与美、日结成军事同盟,亚太地区的战事一起,台湾也将首当其冲。因而,台湾“不能只靠美国打强心针”,而“必须保持冷静与自持”,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才是保障两岸和平与台湾安全之根本。《联合报》强烈质问台湾当局:“十年来,我们买了越来越多的精密武器,老百姓真的觉得安全了吗?睡在火药库旁,老百姓能够酣眠吗?”(彭维学)《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1年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