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 台海评论 > 聚焦世纪之交的两岸关系
剪不断 理还乱的台美关系
2001-01-21 13:16:01
华夏经纬网
台湾政权更迭后,台美间也出现一些新的互动情势:一方面,台新当局采取了比李登辉更亲美、媚美的政策。新政府改变了李登辉时期拉拢美国国会压行政当局的做法,转而主动配合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意图,极力取悦、言听计从,以争取美国的最大支持。陈水扁在就职前,就一再公开声称,“五二0”讲话“要让美国满意”,“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8月,陈水扁“出访”中美及非洲地区,“过境”美国时,更是以委曲求全的“哀兵”之术,完全依美国意志行事,争取美国行政当局的信任和好感。在两岸关系及国际活动中,尽量避免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挑衅和过度“刺激”,竭力改变其“麻烦制造者形象”。 在强化与美国政府往来的同时,陈继续加强了对美国国会的工作。陈水扁上台不到一个月,与陈水扁关系密切的台湾诚泰银行董事长林诚一就以台湾研究学会的名义,出价200万美元,与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续约,在美国国会和舆论界为台湾进行政治游说。此外,台湾官方也和美国十多家公关公司签有合约,年付费近200万美元。陈水扁当局还通过迎合西方主流价值,大肆鼓吹所谓“民主和人权的普世价值”,吹嘘台湾所谓的“民主成就”,骗取美国社会的同情,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持。台湾这种迎合美国对台政策的做法,得到了包括克林顿在内的美国政府人士的认可。“外交部长”田弘茂曾不无得意地表示,美方对陈水扁的演说和“新政府”的作法“相当满意”。 另一方面,维持海峡两岸分裂分治现状,避免台湾海峡发生武力冲突,是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主张“台独”、拒绝统一的民进党在台湾成为执政党,一方面,将增加台海局势紧张甚至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进而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在牵制与西化中国方面的可利用价值。因此,美在对台政策上表现出既予以支持,又有所制约的趋向。 陈水扁当选后,美国重申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并派特使专就两岸关系与陈水扁进行会谈,据台报透露,陈水扁的就职演说征求了美国意见,而其中所提到的“四不一没有”正是压力下的产物。为使海峡两岸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分裂分治局面长期化、固定化,美国还更加积极地敦促台湾走上两岸“对话”桌,推动两岸签订以维持现状保持台海稳定为主要目的的中长期协定。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陈水扁当局给予公开肯定,克林顿在贺信中公开表示,美国“尊重”大选结果,将继续依据“与台湾关系法”同台湾保持紧密的非官方面关系。在对台政策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克林顿政府在重申对台“三不”政策的同时,加上了台湾问题的解决要尊重台湾人民意愿的后缀;允许陈水扁“过境”美国本土;扩大对台军售,2000年美国对台军售额超过18亿美元,陈水扁当局上台后的半年时间里,美国先后两次,共宣布了六笔对台军售项目,尤其是9月底宣布的四宗对台军售案,金额高达13.08亿美元,是近年来的最大宗。台湾新当局还期望从新一任美国政府处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保证,美国大选结果刚刚明朗,台湾当局就通过各种渠道对新政府有关人士进行游说,公开要求美国扮演更积极介入台湾海峡局势的角色;要求美国除了对台军售外,还应提升与台湾在军事上的互动及交流,维护台海的战力平衡;要求美国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多方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事务。要求美国与中国大陆交往时,绝不能牺牲台湾利益;期待美国在台海两岸扮演平衡、稳定的角色;期待美国新政府能重申信守“台湾关系法”、1982年的“六大保证”及1994年对台政策检讨的各项承诺;要求在美国现行的“一个中国”、“和平解决”、“两岸谈判”三个支柱的后面加上“两岸问题之解决最后须经台湾人民的同意”;希望美国新政府今后能避免再提及“三不政策”;希望美国在“三不政策”后加上“第四不”,即“反对中共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