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 台海评论 > 聚焦世纪之交的两岸关系
戒急用忍挡不住岛内产业的出走大潮
2001-01-21 13:16:01
华夏经纬网
陈水扁上台后,岛内政经乱象不止,经济发展出现倒退,各大企业纷纷出走,赴大陆投资成为2000年两岸经贸往来热点,两岸贸易与台商投资大幅增长,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成为这次投资热的主体。2000年台商到大陆投资呈现以下特点:投资数量大幅增长,平均规模明显扩大;高科技产业积极“登陆”;传统产业投资势头不减。据台“行政院主计处”2001年1月3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前11月,经核准的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共23亿美元,同比增长92.7%。除传统中小型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外,大企业、大财团、上市公司的大型投资项目明显增加;资金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科技资讯产业投资步伐加快。两岸间接贸易也发展迅速:台“经济部国贸局”12月26日发布的两岸贸易统计资料指出,前10个月,台对大陆出口218亿美元,年增长率26.7%;占台出口总额的17.6%,比上年同期增加0.2%;累计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166.1亿美元,预估全年将突破200亿美元,为历年最高。2000年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台湾政党政治人物来祖国大陆更创历史纪录。前11个月,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就学和从事商务、交流活动的人数达241.6万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期祖国大陆赴台人员6万人次;两岸通婚人数达8万对。在野三党也频频赴大陆访问,11月17-28日,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率团来祖国大陆参访,成为国民党到台湾后访问大陆的最高层人士。年内来访的台湾重要人士还有前“行政院长”郝伯村、前“立法院长”、亲民党秘书长刘松藩、前国民党秘书长章孝严、前“经济部长”王志刚、前“经建会主委”、国民党智库“国家发展基金”执行长江丙坤等。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两岸经贸迅猛发展、人员往来层次明显提高的局面,是在陈水扁当局拒不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推行“戒急用忍”政策的情况下出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