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中华文化365天
“立冬补冬,补嘴空” 今天讲究吃啥?
华夏经纬网   2020-11-09 09:50:59   
字号:

    【网络中国节】“立冬补冬,补嘴空” 今天讲究吃啥?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谚语称“立冬补冬,补嘴空”。民间认为此时进行食补,可以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严寒。那么,立冬这天都讲究吃点什么呢?(策划/制作:光明网 张倩)

点击进入下一页

  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人们立冬讲究吃饺子。在天津河东“老天津卫”聚居地,人们吃倭瓜馅的饺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羊肉。羊肉属温补,可以抵御冬季寒冷。清代宫廷,就有立冬吃涮羊肉的规矩,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在台湾,立冬时节,街头的“羊肉炉”等冬令进补餐厅也是人气满满。

点击进入下一页

  鸡肉。鸡肉甘温,入脾胃经。在南方,许多家庭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抵抗冬季严寒。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甘蔗。在福州、潮汕,人们在立冬时会吃甘蔗。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这个时候吃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点击进入下一页

  生葱。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点击进入下一页

  草根汤。福建闽中地区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但都躲不开补肾、健胃、强腰膝的功能。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女娲、黄帝都是东北人?
·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重其文德之光华——紫禁城的规划之道
·尽览风华:紫禁城见证明清历史变迁
·瑰宝荟萃:紫禁城六百年历史与典藏
·舌尖上的中秋:除了月饼,这些食物也有满满的仪式感!
·中秋节冷知识:曾是果子节、结账日、狂欢夜
·《长恨歌》里的骊宫现身: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故事发生于此?
·秋分到!为啥此时要吃秋菜、竖鸡蛋?
·上溯两千年 同饮桂花酒
·“从来简俭是家风” 古人如何节俭过日子
·又是一年教师节 看古人如何尊师重教
·白露节气到!为何要饮“白露茶”、吃龙眼?
·为何立秋后有“处暑”? 为啥吃鸭子、出游迎秋?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