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中华文化365天
3月20日17时37分“春分”:天将小雨交春半,浅黛春山处处纱
华夏经纬网   2021-03-19 14:48:51   
字号:

    新华社天津3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3月20日17时37分将迎来春意盎然的“春分”节气。此时节,气温回升,春雨频至,大江南北开始进入春耕、春种和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农忙阶段。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的3月20或21日,为“春分”节气的开始,它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分者半也”,古人以“立春”到“立夏”为春季,“春分”为“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因此,“春分”在古代又称“日中”或“日夜分”。

  “春分”时节,阳光柔暖,杨柳青青,闲云飘浮,东风含笑,草长莺飞,花满枝头,梅薰柳染,万紫千红。若遇蒙蒙春雨,则为眼前的层峦新绿,穿上了浅黛纱裳。

  “春分”时节物候的重要标志就是燕子。罗澍伟指出,因感知节令变化,南飞越冬的燕子大规模迁回北方。燕子不仅代表着吉祥和春天,还代表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等诗词,都生动描绘出“春分”时节人们对归家新燕的依恋情怀。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我国民间有“立蛋”习俗,人们把鸡蛋直立在平面上,直到不倒才松手。“已过春分春欲去”,罗澍伟表示,“立蛋”意在留住春天,孕育吉祥。

  罗澍伟最后也提醒说,由于“春分”平分了昼夜与寒暑,在饮食起居方面,人们应注意脏腑、气血、精气,与外在脑力、体力、运动和谐一致。情绪上轻松愉快,乐观向上,定时睡眠,定量用餐,以保持身体阴阳平衡,有效防止流行性疾病的侵袭。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神话与传说中的不眠与不死
·古代天文学如何解释“二月二,龙抬头”
·鸿运当头“二月二”,专家详解“龙抬头”
·今日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诗词里的元宵节: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
·老北京如何过元宵节?这里真实还原当时景象
·上元之夜灯如昼
·“牛”字里的意趣
·“饺子”里的语言学
·熟语中的“年味儿”
·漫谈中国文化里的牛
·古诗词里的春节习俗:新年纳余庆 嘉节启新芳
·18日18时44分“雨水”:小楼一夜听春雨 万年如意好音来
·没想到吧,古代“吃货”们这样过大年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