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史知识
看,这就是古人的皮带扣
华夏经纬网   2021-01-07 13:53:06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带钩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现代人用皮带,有皮带扣;古代人也用腰带,也有扣,名曰带钩。

  带钩,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古代用来束腰或佩挂物品的挂钩。它曾经是古人尤其是男性贵族、文人与士兵的日常用品,非常流行;而且历史也很早,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带钩出土于4000多年前的良渚遗址。由于其使用于服装外饰,所以和今天皮带扣上那大大的Logo一样,也逐渐演变出一些礼仪和身份区别的意味。《淮南子》有云:“满堂之坐,视钩而异。”一语道出了其在古代社会中身份标识的作用。

  广州发现的最漂亮的带钩,毫无疑问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收藏的那一批南越文王赵眜的随葬器物。但其他博物馆同时期收藏也有一些,比如广州博物馆收藏的1956年在先烈路惠州坟场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金带钩。

  汉代的带钩有金、银、铜、铁、玉、琉璃等材质,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带钩可分为弧形和直形两类。一般均由钩、颈、体、钮四部分组成。弧形钩与环、扣相合以达到束紧连接腰带的目的;直形钩主要用于搭挂连接,也有纯装饰之目的。常见的带钩以青铜铸造居多,也有黄金、白银、铁、玉、石、木等制成的。

  据现有的资料看,带钩按外形可分为条、棒、铲、琵琶、鸟兽等形状,大的长半米,小的仅有2厘米,以10厘米左右最流行,跟现在的男士用皮带扣大致相当,这也说明了它的实用性。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北京古观象台:追日问天五百年
·从民谚看小寒
·甘肃彩陶:了解史前先民生活的一扇窗
·打开热播历史剧里的趣知识
·节气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考古秦汉律令
·秦始皇当真叫嬴政吗?那赵政是谁?
·大雪诗意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西汉“环保”雁鱼灯:历经坎坷的国宝
·明代北京城的隐秘轴线
·“茶叶地图”怎样画出来
·古代服饰文化“知多少”
·二十四节气从哪来,今天我们该如何保护二十四节气?
·三山五园,北京的“金名片”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