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史知识
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华夏经纬网   2020-10-26 09:37:38   
字号: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重阳节里话长寿:古钱币里的长寿文化

  新华社记者罗鑫

  在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的民俗钱币展厅里,一枚用宋徽宗“瘦金体”书写的“龟鹤齐寿”民俗钱格外引人注目。钱币直径近10厘米,钱体厚重,钱文笔画高挺,视觉冲击力极强。

  在中国文化中,松鹤相提,龟鹤并论,如“龟年鹤寿”“松鹤延年”等。宋徽宗虽然治国无方,但对艺术的追求却显示出不凡的眼光。自己写得一手好字,创出了号称铁画银钩的“瘦金体”。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也被称为“祝寿节”“敬老节”“老人节”。

  长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华民族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经典传说故事,嫦娥偷灵药、彭祖不老、秦始皇求仙、汉武帝炼丹、麻姑献寿……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副馆长顾莹介绍,民俗钱古代称“压胜钱”,是一种做成钱币形状的物品,但不作为钱币来“花”,而是古人特别铸造出来的“灵物”,借助它祈求神灵达到驱邪降福的目的。至少从汉代开始,民俗钱已被普遍铸造和使用了,以后历朝历代从未间断,延续了两千多年。范围也从单纯的神灵崇拜、压制鬼怪发展为对美好生活各个方面的祝愿,用钱币形态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和风俗。对于传统节日重阳节,反映祝寿、长生主题的民俗钱也非常多。

  宋代是民俗钱发展的一个高峰,其中祝寿主题的民俗钱从品种到数量都大大增加,说明祈求长生长寿已成当时人们普遍的需求。

  受帝王的影响,士大夫阶层乃至平民百姓也竞相效仿,所以存世的宋代长生长寿主题的民俗钱非常多,如“长命富贵”“福寿延长”“福德长寿”“龟龄鹤筭”“寿筭之永”等,纹饰图案也多以松鹤、龟鹤、童子拜寿、福禄寿三星等为主。

  宋代民俗钱上还有一个特征是长生长寿与生肖星官的融合,这源于宋人多以本命星官、本命元神为护佑之神,故以之护佑长生长寿就很自然了。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