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史知识
上溯两千年 同饮桂花酒
华夏经纬网   2020-09-18 09:04:18   
字号: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时值秋季七、八、九3个月正中而故名。亦有些地区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狂欢一次,名为“追月”,即所谓“十五的月亮,十六的最圆”。

    吃和喝是节日的永恒主题。除了吃月饼外,中秋节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中国人喝桂花酒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吟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又在《九歌·东君》中曰:“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桂酒和桂浆,均是原始的桂花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唐代诗人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到了明代,酿制桂花酒的技艺已经相当高了。

    酿制桂花酒的桂花,别名丹桂、木犀、九里香,是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上开的丛状花,常见品种有金桂和银桂,前者花金黄色后者花白色。清代《北野抱甕录》描述:“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惟桂花清可涤尘,浓能透远,一丛开放,邻墙别院,莫不闻之。”可见桂花之香是多么令人喜爱。正因为如此,历代诗人有许多吟咏。如杨万里诗云:“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邓肃诗云:“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吕声之诗云:“自从兮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洪适诗云:“共道幽香闻十里,绝如芳誉亘千乡”。

    更有“吴刚伐桂”的传说:月亮中有一棵桂树,高500丈。西河人吴刚,因学仙时犯了错误,被罚到月亮中砍掉这棵桂树。但此树一边砍一边又长起来了,总砍不倒。万千年来,吴刚每日砍树不停,非常劳累,只有在中秋节这一天,才能在树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一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于这一典故。(谈宜斌)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从来简俭是家风” 古人如何节俭过日子
·又是一年教师节 看古人如何尊师重教
·白露节气到!为何要饮“白露茶”、吃龙眼?
·为何立秋后有“处暑”? 为啥吃鸭子、出游迎秋?
·立秋吃啥?跟着这份攻略去尝一尝
·立秋也要有仪式感!西瓜、红烧肉吃起来
·品味“点茶”之美
·什刹海名由何来?
·六月初六“洗晒节”,有什么有趣的习俗?
·舌尖上的大暑节气:为何要吃荔枝、“喝暑羊”?
·长达40天“加长版”三伏天来了!头伏为啥吃饺子?
·书刀在手,文人岂无缚鸡之力?
·航海日来啦!看古人如何乘风破浪
·小暑习俗知多少?民间流行“食新”、吃藕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