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在文博会,看文旅融合如何“圈粉”
华夏经纬网   2021-09-27 08:51:13   
字号:

  9月25日,深圳文博会各个展区人气爆棚。记者走进新疆展区,与一位现象级“网红”不期而遇,她就是因直播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策马奔腾而受到众多网友喜爱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

  看到贺娇龙时,她正专注地直播,为直播间的10多万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新疆。在她看来,网友不仅仅是被“骑马女县长”这个符号所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背后是对新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和美丽风景的喜爱。

  如何高标准深化文旅融合,把文旅产业打造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产业,已成为各地政府和文化企业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以文塑旅 用IP打造挖掘内涵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在线旅游、研学旅游、展演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型文化旅游业态,以及各地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成果得以充分展现,IP Town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品“圈粉”无数。

  “整体来说,文化就是IP,就是用文化主题去提炼旅游,使旅游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刻,从而传播文明、交流文化、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此次文博会整体上体现出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趋势。通过文化植入,旅游将更具有深刻价值和IP价值,也更具有长远性和深刻性。

  记者在文旅企业长隆集团的展台看到,以主题公园见长的长隆,近年来正是以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塑造核心竞争力。长隆将不同的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无缝对接,通过打造主题活动IP、形象IP、文创IP等,既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场景化体验,也令其打破主题公园的“一次性消费怪圈”,引发市场和游客的持续关注。

  以旅彰文 推动优秀文化可持续传承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带动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更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当旅游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文化的生命力也更加蓬勃。

  以本次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深圳甘坑客家小镇为例,“2016年,我们发现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坑客家凉帽。这是一种辨识度非常高的特色民俗文化。因此,我们在深挖客家文化、民风民俗、美学元素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寻找客家文化IP,并进行IP孵化和运营,最终成功实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再造,丰富了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华侨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梅林说,如今,这个村子成了承载深圳客家文化的一张“名片”。

  科技为媒 加速文旅创新融合

  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新鲜感和亮点,总是能将游客们的期待值瞬间拉满,在文旅产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动感式飞行影院”前,观众们已排起长龙——其结合数码影视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配以动感的座椅,让游客们如乘坐飞船,身临其境穿梭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在广州展区记者看到,作为广州文旅新业态近年来的明星代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广州融创雪世界、广州大剧院5G智慧剧院、永庆坊AR公共艺术实验等项目,亦是在裸眼3D、AR、VR、全息、5G等技术加持下,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在文旅部展区内,极具互动趣味性的BOE(京东方)百变拼接屏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这个由6块65英寸4K屏幕组成的百变拼接屏上不仅能滚动展示北京百余处网红景点,还能在文物多宝阁、油画矩阵、十大公园等多主题间快速切换,更支持多人同时触控操作,分屏显示每个人所关心的内容细节。目前这种“百变屏”已被广泛应用于文物展示、旅游文化信息、文博科普的分享,在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这一细节上大显身手,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本报深圳9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党文婷 王忠耀)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 涉藏金石文献展开幕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104个画面、180米书画长卷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河北故城 首届全国儒学史研讨会举办
·北京漫画学会成立 用创意漫画“讲好中国故事”
·山西民间艺人重拾传统技艺 创意花馍话丰年
·艺考非“易考”,艺考新规带来哪些变化?
·第五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将举行 致力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
·26省区市文旅产品聚义乌 考古盲盒等“网红”亮相
·2021年“粤菜师傅”技能竞赛在穗举办
·京津冀台四地中学“云端”探讨中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国家文物局从美国追索的12件文物艺术品已划拨到西藏博物馆
·“十三五”以来21.68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西藏文物保护
·第一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开枰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