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文博会助推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华夏经纬网   2021-09-24 15:48:56   
字号:

  9月23日至27日,深圳进入文博会时间。本届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馆”,以“抢抓‘双区’驱动新机遇,共谋湾区发展同奋进”为主题,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香港、澳门以及广东其他地市、深圳各区参展,重点展示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创新发展成果,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培育和汇聚创新创意人才,深化粤港澳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文博会将在助推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共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广东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圈,加快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馆”内,文旅融合产品众多。如惠州馆内,双月湾、巽寮湾、亚婆角、惠州西湖、东坡纪念馆、合江楼等景点展示,吸引游客前往实地游玩;东莞馆内,突出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夺目的珠宝设计、新潮的室内陈设设计等吸引眼球;肇庆、江门等馆,则以传统工艺品及非遗项目“唱主角”。

  近年来,广东结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珠三角发挥核心辐射带动功能,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其中,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珠海建设全球知名演艺城市,高水平打造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和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佛山建好南方影视中心,创建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东莞、中山加快文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高端文化制造业;江门、肇庆和惠州深挖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文旅特色品牌。

  港澳设计师应把握机遇

  本届文博会是前海“扩区”后深圳迎来的首个国家级重大展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2号馆中部位置,整体红色调的“香港创意馆”惹人关注。该馆运用视觉设计结合视频方式,使观众深入了解香港设计师及其作品的创新理念,涵盖产品设计、服饰设计、文创设计等领域。“香港设计师拥有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商业触觉,对内地和外国文化都熟识,可好好利用深圳的设计产业链以及大湾区先进的生产设施,生产出设计优良的优质作品,打进内地和海外市场。”香港设计企业家黄竞表示,前海合作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给予香港设计业很好的机遇,香港年轻设计师要紧抓机遇,勇于踏出香港,大胆做更多尝试。

  “香港创意馆”隔壁的“澳门创意馆”,则充分展示了澳门创意多元的文化形象,涵盖创意设计、数码媒体、动漫等领域。比如,诞生于澳门的文创品牌“梳打熊猫”,将中国文化、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等正能量理念,以调皮搞怪的形象演绎,深受大众喜爱。

  随着“十四五”规划蓝图展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又于近期相继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为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观点

  大湾区文化产业要差异化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不管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还是客家文化,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再加上数百年来形成的商业文化、海洋文化,这些都是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共有的特征。

  “随着‘横琴方案’‘前海方案’发布,大湾区即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而文博会无疑能够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融合高质量发展。”宋丁表示,粤港澳大湾区56000平方公里,区域内文化多姿多彩、丰富多样,不同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也不一样。“比如深圳文化讲究创新,而肇庆、江门的传统文化色彩浓厚,大湾区各城市文化产业要差异化发展。”

  “广州历史悠久,深圳活力无限。广州的文化底蕴比深圳厚重,而深圳是全国文化的集萃之地,两个城市的文化都有优势和短板。”对于广深“双城”联动,宋丁认为,两座城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联手做一些文化融合的大文章。(李晓旭)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铭史承志·九一八事变9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展”在沈阳举办
·购物送旅游、网络招徕、旅拍……文旅部公布六类旅游执法指导案例
·法国卢浮宫时隔一年推出线下新特展
·品味中秋古韵 厚植家国情怀
·十四运会群众展演项目完成线上投票
·百年考古,文化北京 2021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正式启动
·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发布
·第十七届文博会开幕
·《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发布 有哪些看点?
·北京皇家琉璃窑厂将变创意产业园
·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开展
·“央视天团”解锁冲浪新技能 《你好生活3》团建尽显欢乐与温馨
·来,共赴一场博物馆奇妙之旅
·《理想之城》:塑造职场剧“中国气质”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