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花茂村古法造纸焕发新生机 美丽乡村再升级宜业宜居幸福来
华夏经纬网   2021-08-31 14:45:43   
字号:

  【走进乡村看小康】花茂村古法造纸焕发新生机 美丽乡村再升级宜业宜居幸福来

  央视网消息:贵州遵义播州区花茂村,原名叫荒茅田,从名字就可以听出这里原来很荒凉,是一个山里的贫困村。不过,现在的花茂村已经脱胎换骨,一进村感受到的就是一幅花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景象。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古法造纸在花茂村已经传承了千百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在花茂村一度濒临失传,后来村里通过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张大姐便返回了花茂村,寻找吸纳了村中的一些老手艺人、农民书画家、返乡农民工,还有大学生创办了花茂人家造纸工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造纸技术,同时也进行了创新,让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还有书本、信纸、油纸伞等文创产品渐渐成为花茂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非常受游客喜爱,让传统手艺焕发新机。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现在,花茂村不仅有古法造纸、陶艺文化这样的非遗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也发展得十分红火,光农家乐就有18家,民宿也有5家,村里还建起了大棚蔬菜、观光农业等产业。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近创业、就业。产业兴、人才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4年的10948元增长到了去年的20226元,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第二届中国西藏网络影像节在拉萨启动
·甘肃庆阳非遗香包蜕变记:千年民俗技艺接轨现代“潮生活”
·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今日开播
·四大板块尽显智能科技生活
·先农坛秋收 感受五千年农耕文明
·京西古香道文化国际交流会举办
·西城整合少年宫、科技馆等资源提供课后服务
·“2021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明日播出
·严格防疫下的出游季,旅游业这样“补血”和“造血”
·文旅部:决不为违法违规、失德失范人员提供舞台和平台
·服贸会“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将共商智慧民航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文旅服务专题首次合并亮相2021年服贸会 六大亮点抢先看→
·沈阳举行首届“两邻节”系列活动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