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揭晓
华夏经纬网   2021-05-18 09:40:45   
字号:

  用影像记录中国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揭晓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5月17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纪录中国理事会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优活动”发布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黎里古镇举行。活动推选并公布了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和十大入围优秀作品以及多个推优项目。

  纪录片《中国》《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人生第一次》《西泠印社》《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金银潭实拍80天》《中国医生战疫版》《为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儿女》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棒!少年》《掬水月在手》《冬去春归》《英雄之城》等10部作品入围推优名单。

  记录真实现场

  展开家国叙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产纪录片围绕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魂、为人民立传,用镜头真实记录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忆。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一批积极回应时代主题,探索创作新表达的高质量、现象级精品纪录片集中涌现。

  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不顾个人安危,在抗疫一线记录白衣天使、志愿者和各界群众生活,传播了真实现场,担起了社会责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介绍,“纪录片创作者在记录历史中为观众提供观察社会现实的新维度,也以纪录片为载体,凝聚起同舟共济、共抗疫情的正能量”。

  在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中,《金银潭实拍80天》讲述了患者的生死故事,展现平凡英雄和人性光辉;《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采取“日记体”形式,以身处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的视角记录抗疫故事,再进行专业加工,让观众第一时间看到危难之下人们守望相助的动人时刻;《中国医生战疫版》用充满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记录着抗疫前线医护工作者真实、英勇的一面……这些抗疫题材纪录片作品深入疫情风暴中心,在第一线用镜头全景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乘虎看来,“这些抗疫题材纪录片彰显出在困难面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行动力,构建起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战疫图景”。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影视交流处处长孙海东表示,“2020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忠于使命,担当作为,记录了2020年这一特殊、不平凡年份发生的伟大瞬间,为国家存照”。

  发掘人文内涵

  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纪录片继续发掘人文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人文纪录片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这些作品从现实中提取创作素材,敏锐捕捉生活的纪录片或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或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朴素的生活哲学,用真实影像的笔触回应社会关切,记录新时代。

  在2020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榜单名单和入围名单中,《中国》《掬水月在手》《西泠印社》等一系列高口碑历史人文类精品力作,为观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历史知识与精神力量。《中国》以12集篇幅讲述了从春秋到唐代的文明演进历程,通过慢镜头和意象化的呈现方式,为纪录片的历史表达探索新空间;《西泠印社》以一个印社的百年历史讲述文明的变迁;《掬水月在手》通过对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的诗词人生展开讲述,显示出华夏民族独有的诗词情怀……另外,展现万千普通中国人现实生活的《人生第一次》采取蹲守拍摄的方式,撷取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12个人生重要阶段,平凡个体在不同境遇下的“第一次”,组成充满笑和泪的人生图鉴。《棒!少年》以浓浓的人文关怀,记录了在北京市郊的爱心棒球基地组成的一支特殊棒球队,向观众展示了这群少年懵懂而又热血的生活。在张延利看来,“这些纪录片既温暖触摸人生困境,也为生命中的喜悦共情,在这个特殊之年,为观众带来情感慰藉”。

  对于此次推优活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副会长李宗达感触颇深,他说:“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在各有关媒体和各位热爱纪录片同行们的努力下,制作播放了一大批导向正确、内容丰富,艺术性、可看性均强的精彩纪录片,鼓舞人心,丰富了广大观众的宅家生活。”

  把握时代脉搏

  弘扬民族精神

  2020年,中国纪录片为时代留下影像记忆,围绕抗疫、脱贫攻坚、抗美援朝等主题奉献了一批纪实精品力作。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玉红看来,“在这特殊的一年里,纪录片工作者坚守在最值得记录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心、用情记录和展现着这一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祝燕南表示,“2020年国产纪录片聚焦战疫、脱贫攻坚、纪念抗美援朝等贯穿全年的主题主线,思想性更强,政治语境下的艺术化表达水准有一定提升”。

  在2020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榜单名单和入围名单中,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用小切口展现大情怀,用小故事呈现大时代,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记录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石榴花开》(第二季)等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以生动真实的影像记录脱贫攻坚进程与成果。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则用真情实感的讲述和深沉考究的画面,深入历史肌理,提炼时代精华。《为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儿女》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叙事主线,彰显中国人民志愿军敢于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气概。

  2020年,纪录片越来越好看了,这些纪录片不仅实现了品质升级,而且在坚守浓厚的文化底蕴下,立足国际视角,让多元文化在碰撞中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广电时评》总编辑梁刚建在致辞中说:“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生动讲好建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奋斗故事,凸显创作特色、做好年轻叙事,打造出有筋骨有力量、吸引人打动人的精品力作。”

  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的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呈现多点突破、质量总体提升的发展局面,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未来,国产纪录片将继续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传递人文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以更多高质量精品力作奉献观众。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8日 10版)

 

责任编辑:王江莉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古书画修复:学院制教育是大势所趋
·小书院 | 旅游选哪不后悔?这些博物馆最“心水”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 北京地区博物馆推百余项展览
·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今起在斋宫展出 故宫文物让邮票“活了”
·《觉醒时代》展开历史画卷 “心有所信”唤醒集体回忆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徽发布 如同一幅传统中国画
·文博青年专家共聚谈使命和担当
·海外华媒探访广元昭化古城 追忆三国历史
·青海展映百部优秀影片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启播
·重申战争审判的遗产和意义 “纪念东京审判开庭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山西传媒学院接连引入重磅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提前点映 受年轻人热捧
·长株潭区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40家三市博物馆加入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