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以“非遗”为媒 南京西宁携手促进“合源和美”
华夏经纬网   2021-05-17 16:12:07   
字号:

以“非遗”为媒南京西宁携手促进“合源和美”

    图为推介会现场。 湟源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西宁5月17日电 (孙睿)记者17日从西宁市湟源县委宣传部获悉,连日来,以“合源和美”为主题的南京六合·西宁湟源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和湟源县文化旅游暨招商推介会在南京举行,并召开六合区与湟源县东西部协作工作座谈会,南京六合、西宁湟源双方就进一步加深合作、做好对口协作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六合是南京最早的古城邑,江北门户、中国民歌之乡。湟源县位于青海西宁以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结合部,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与西部草原文化在此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由此穿越而过,素有青藏高原“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和“小北京”之称。自2006年起,南京与西宁、六合与湟源牵手结对,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多领域交流,结下丰硕成果和深情厚谊。

图为推介会现场歌舞表演。 湟源县委宣传部 供图

图为推介会现场歌舞表演。 湟源县委宣传部 供图

  据了解,此次“合源和美”六合·湟源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展示了湟源排灯、皮绣、匠人工艺等湟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丹噶尔古城、日月山、宗家沟景区及小高陵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推介。

  “这些年来,六合和湟源紧密携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协作、劳务对接、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两地交流互动实现常来常往。”南京市六合区委书记李万平说,统计显示,已累计安排专项协作资金103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4个,直接带动32个村740户2218人增收,有效提升了湟源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了湟源县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图为南京市民观赏湟源县非遗产品制作。 湟源县委宣传部 供图

图为南京市民观赏湟源县非遗产品制作。 湟源县委宣传部 供图

  “五年多来,六合区先后有37名医疗、教育、农技专家来到湟源开展支医支教支农工作,并多方协调专项协作资金,先后实施各类帮扶项目27个,使湟源脱贫攻坚取得扎扎实实成效。五年多来,两地双方积极对接,在产业合作、消费扶贫、技能培训、劳务协作等方面通力合作,携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帮扶成效硕果累累。”西宁市副市长、湟源县委书记马建立说,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继续与六合保持乡村振兴结对共建的历史机遇,湟源期待两地继续携手共进,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李万平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六合将完善细化措施,助力湟源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并深入拓展交流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广湟源农特产品,鼓励六合市民赴湟旅游,把湟源丰富的农旅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此外,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以及加强两地干部交流、人才交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调推进的对口协作大格局。(完)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电视剧《中流击水》央视热播 全景再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
·《理想照耀中国》“盲盒式排播”引热议,邓伦“劈山凿崖”令人期待
·全国30多位文学名家走进广东信宜采风创作
·千年“古纸”今非昔比
·“故宫主题邮票特展”让文物与邮票同框辉映
·千年古镇历史新风貌 生生不息里弄文化
·“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岁月在这儿》观影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养老院里的青春剧《八零九零》令观众笑中反思
·国际获奖电影《乌海》国内将映 夫妻情感风暴展现人的成长
·教育部成立书法、武术、戏曲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
·侨乡海南文昌乡村振兴加速跑 特色产业结硕果
·深圳“曾师傅”:让民间艺术写入属于时代的新内容
·郎朗走进清华大学:座谈艺术与科学共通之美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