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千年“古纸”今非昔比
华夏经纬网   2021-05-17 15:59:15   
字号:

  (小康中国)千年“古纸”今非昔比

  中新网贵州遵义5月17日电 题:千年“古纸”今非昔比

  作者 周燕玲 蒲文思

  五月以来,贵州省逐渐进入旅游旺季,在遵义花茂村一栋摆满构皮纸的木房里,张胜迪用手指着墙上一幅画向游客介绍道:“这是用千年古法造的纸作为铺垫,加上鲜花、树叶创作而成的压花画……”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色如白雪的构皮纸。 周燕玲 摄

  走出小院,游客跟随张胜迪来到另一栋木屋,屋内一位40多岁的师傅正在进行抄纸,只见抄纸师傅手抬竹帘在水槽中左右晃动两下,一张薄如蝉翼、色如白雪的构皮纸便被捞了起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张胜迪和团队创作的构皮纸画。 周燕玲 摄

  随后张胜迪端起一盆纸浆来到前院,顺手在墙角摘下一朵盛开的月季花,并坐在木凳上把纸浆舀到木框里,小心翼翼地把花瓣和鲜叶放在纸浆上作画,然后用石板挤压水分后,不一会,一幅充满立体感的纸浆压花画就完成了。

  游客们看着张胜迪的操作表演后,脸上露出惊叹的感慨,纷纷准备亲手体验一下纸浆压花画。“千年古法造的纸不仅能作画,还能做台灯、油纸伞等产品。”张胜迪继续向游客介绍道。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构皮纸创作的扇子、台灯等文创产品 周燕玲 摄

  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用构皮树等高纤维植物进行造纸,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手工造纸技艺,张胜迪所在的花茂村一直沿袭这种古老的造纸技艺。由于这种造纸工序复杂,需经过72道工序历经49天,因此这项技艺在当地濒临失传。

  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胜迪看到花茂村挖掘“乡愁元素”发展旅游时,返乡创建了“花茂人家”手工造纸坊,把千年古法造纸技艺与乡村旅游“联姻”,让千年古纸“活了下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张胜迪创作纸浆压花画 周燕玲 摄

  在“花茂人家”的展示厅,记者看到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纸浆压花画,每幅画别具特色却又不失意境和韵味,墙上还挂有一张斯里兰卡游客手执构皮纸制作雨伞的相片,书架上则摆放着构皮纸制作的笔记本、扇子以及书签等产品。

  “以前造纸主要用于写字、包装等,现在做成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张胜迪说,创作的一幅纯手工纸浆压花画“花茂山水”已被NBA球星达尼罗·加里纳利惠存。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游客游览花茂村 周燕玲 摄

  返乡青年、返乡大学生、本地农民书画家等,是张胜迪目前团队的组成人员,每天他们都在进行研发和创作,努力让一张白纸焕发生机,传承并盘活非遗技艺。

  在张胜迪看来,千年“古纸”早已今非昔比,正在“点亮”乡村振兴并大放异彩。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用构皮纸制作的伞 周燕玲 摄

  数据显示,花茂村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的游客到访,“花茂人家”则是游客进村后的热门“打卡地”。一位购买构皮纸书签的澳门游客说,在花茂村不仅能看到具有历史印记的古老技艺,还能感受浓浓的“乡愁”。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游客参观花茂人家 周燕玲 摄

  走进花茂村,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石板小道上,随处可见老木屋、土院墙和菜园子……当游客渐渐散去后,张胜迪和团队用细线、树皮、麻绳等材料继续赶制一幅纸浆压花画,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准备。(完)

 

责任编辑:张祝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故宫主题邮票特展”让文物与邮票同框辉映
·千年古镇历史新风貌 生生不息里弄文化
·“从兴隆洼到三星堆·金沙——岫岩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岁月在这儿》观影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养老院里的青春剧《八零九零》令观众笑中反思
·国际获奖电影《乌海》国内将映 夫妻情感风暴展现人的成长
·教育部成立书法、武术、戏曲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
·侨乡海南文昌乡村振兴加速跑 特色产业结硕果
·深圳“曾师傅”:让民间艺术写入属于时代的新内容
·郎朗走进清华大学:座谈艺术与科学共通之美
·上海:融入红色基因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侨乡福州长乐乡厨成“正规军” 推动闽菜走向海外
·台湾“东方美人”飘香福建茶乡:茶叶变“金叶”
·局部与整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串联全新景观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视野
  更多
·第17届深圳文博会:科技赋能 让文化"活"起来
·在书海中沟通世界——聚焦北京图博会和北京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走进中国古代钱币展 带您认识古代钱币——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