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记录片《茨朗的孩子》封镜 追踪贫困山区孩子十年成长历程
华夏经纬网   2017-02-09 09:04:38   
字号:

记录片《茨朗的孩子》封镜追踪贫困山区孩子十年成长历程

拍摄期间,茨朗村五六百名村民参加升旗仪式。 钟欣 摄

  中新网毕节2月8日电 (记者 杨茜)追踪贫困山区孩子十年成长历程的田野调查式纪录片《茨朗的孩子》,8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镇茨朗村封镜。

  该纪录片是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出品,联合深圳晚报社共同摄制的超长纪录影片,聚焦了自2006年在茨朗小学读书的孩子的成长经历。

  本片于2016年9月1日在北京开机,拍摄了贵州省茨朗人刘莉到北京师范大学报到的镜头。摄制团队与当年的数百名“茨朗孩子”相约,在2017年春节期间重聚茨朗小学,共同完成这部纪录片。

  本片的拍摄得到茨朗的孩子们、当年的教工和父老乡亲热烈响应,尤其是当年茨朗小学的孩子,自发联络当年的小伙伴,制作通讯录和照片、数据对比档案,配合摄制团队开始筹备工作。

  2月4日,导演刘深率摄制组在茨朗村实地拍摄,采访了40多名当年在茨朗小学读书的孩子,这些专程从各地赶回家乡的茨朗孩子,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自主创业,有的外出打工。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回到熟悉的母校,重走当年上学的72道拐山路,面对镜头感慨万千。

  茨朗村是贵州省最贫困的乡村之一,这里聚居着汉族、彝族、苗族、白族、穿青和蒙古族等多民族的同胞。刘深是第三次来到茨朗。

摄制组正在拍摄。 钟欣 摄

摄制组正在拍摄。 钟欣 摄

  十年前,孩子们最远的要走三四个小时才能到学校。遇到下雨天,山路泥泞不堪,有的孩子不得不在书包里备一套衣服替换,或是带着牙刷把鞋刷干净,再进入教室上学;河水暴涨时,有的孩子需要趟过齐胸的河水过河。在希望小学建成之前,这里的教育经历了农家私塾和旧小学时期,私塾在百姓家堂屋上课,旧小学只有四间低矮、昏暗的教室,两块砖头一块木板就是课桌,从家里自带板凳,27平方米教室塞了90多个孩子,不同年级只能挤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

  刘深说,现在的茨朗村变化很大,进村的公路修通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改善了。

  刘深十年前来到茨朗是以记者的身份,当年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刘深介绍,本片通过真实呈现茨朗的孩子十年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轨迹,反映少年儿童面临的生存和成长的困境,并意在寻找有效的解决的途径和方式。

  这次纪录片的拍摄同时也是一次社会调查,借鉴科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十年时间跨度的前后对比,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教育问题提供科学数据,形成贫困山区儿童教育问题社会调查样本,对于扶贫工作如何以人为本,教育为本,如何建立培育贫困山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培养的机制等具有参考价值。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先生认为,作为电影专业院校,要致力于让未来的电影人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理论学习,更要以人文理想和家国情怀,以专业的电影视角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担当社会责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课。(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理性看待艺考:梦想照进现实需机遇更需努力
·一位癌症患者的“诗意人生”何以感动万千网民观众
·山东“两会”热议齐鲁文化搭乘“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新疆昌吉一老人剪纸绝活吸引各族同胞前来“取经”
·西安“灯笼村”的萤火微光 传统手工艺渐行渐远
·邢台80岁老人开办“家庭图书馆”十年 免费供市民查阅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诗词大会》收视摘冠
·《中国诗词大会》收官 选手的诗词人生让人感动
·四川马边11岁女孩的和平海报作品荣获国际大奖
·中国年轻一代“诗词小达人”频现
·社交平台使山歌现“追星化” 年轻观众力捧山歌网络红人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深度融合格局初步形成
·成都七旬“老待诏”独守古镇百年屋理发65年(图)
·北京各部门形成文化发展合力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