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社交平台使山歌现“追星化” 年轻观众力捧山歌网络红人
华夏经纬网   2017-02-09 08:32:51   
字号:

  中新社柳州2月8日电 题:社交平台使山歌现“追星化” 年轻观众力捧山歌网络红人

  作者 朱柳融

  “新年来到新气象,祝你老少身健康;祝你财源通四海,钱财要用麻袋装。”中国农历鸡年春节期间,广西山歌网络红人“武宣婆”郭秀莲录制的山歌拜年视频,在广西人微信朋友圈里传播,成为不少人拜年的新方式。

  2月7日下午,记者在广西柳州市鱼峰山公园见到郭秀莲时,她身着玫红色的壮族服饰,被山歌迷层层围在中间。“欢庆新春好热闹,美丽柳州歌如潮;文化产业搞得好,芝麻开花节节高”,郭秀莲唱完这段山歌,获得歌迷们的阵阵掌声。

  相传鱼峰山是歌仙刘三姐传歌和骑鱼升天之地,这里自然形成了歌圩,各路山歌手每天汇集于此引吭高歌。流传于民间千年的壮族山歌,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至今。广西素有“歌海”之称,旧时以歌会友、“倚歌择配”是壮族青年传统社交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歌逐渐失去“恋爱媒介”的功能,却通过社交平台与年轻人重新建立了连接。

  2010年6月,在柳州市鱼峰歌圩,柳州一男子以诙谐幽默的山歌“挑逗”她,郭秀莲立刻以辛辣、犀利的山歌回敬,引得观众哈哈大笑。该段对歌被人录制后上传到网络,起名为“武宣婆大战柳州老鬼”后获得数十家网站转载,千万人点击。

  随后该段视频在微信上广泛传播,获得大批年轻人转发,使得今年56岁的广西武宣县农妇郭秀莲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红人。

  在“70后”的梁先生心里,郭秀莲是他喜欢上山歌的“启蒙”。“之前一直在网络上听武宣婆唱山歌,今天路过公园远远听到她的歌声,就循声而来。”梁先生表示,看了郭秀莲唱山歌的视频后,他才知道山歌竟然这么有趣、通俗易懂,“从此我就喜欢上了山歌,偶尔还会和人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对山歌。”

  在社交平台上走红的郭秀莲,2016年也学会使用微信,将微信昵称设为“武宣婆——网络红人郭秀莲”。“现在加了近200名歌迷为好友,还有几百人想要加我,但是我担心应付不过来。”郭秀莲介绍,许多歌迷会给她文字或语音,通过微信对山歌。

  前述的拜年视频,郭秀莲表示是在山歌迷的“要求”下录制的。“过年时,很多歌迷在微信上给我留言叫我唱山歌。于是我在大年初一(1月27日)录制了拜年视频。”郭秀莲表示,通过微信,歌迷可以随时随地听她唱山歌。

  在现实生活中,郭秀莲也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后,郭秀莲演出不断,节庆活动时常受邀到广西各地和四方山歌手斗唱、表演。“‘武宣婆大战柳州老鬼’山歌视频带给很多人快乐,让许多年轻观众不仅听山歌,还喜欢上这一壮族传统文化。”郭秀莲介绍,表演时,不断有年轻人要求合影,“感觉自己好像明星一样”。

  从大年初三(1月30日)至今,郭秀莲每天都在鱼峰山公园唱山歌,广西玉林市、广东深圳市等地的观众慕名前来。来自深圳的女孩韦苇,一看到郭秀莲就说“原来你就是‘武宣婆’”,兴奋地和郭秀莲的合影,还将图片发到朋友圈,附上了“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文字。

  对于年轻观众对自己的喜爱,郭秀莲表示,不仅是因为“武宣婆大战柳州老鬼”接地气、诙谐有趣,还因为她与时俱进使用年轻人喜欢的微信等方式,进行山歌传承。(完)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中国媒体融合蓝皮书:媒体深度融合格局初步形成
·成都七旬“老待诏”独守古镇百年屋理发65年(图)
·北京各部门形成文化发展合力
·云南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河南宝丰马街书会即将开幕(图)
·河北沧州“城市书吧”搭建阅读新平台(图)
·两幅失窃14年的梵高画作在意大利展出
·圆明园外最大违建群5月底拆完 面积达7万平方米
·《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说典故,不少是即兴发挥
·香港金像奖《七月与安生》获12项提名
·河南:游客可“零距离”观赏考古发掘全过程
·北师大快递老曹诗词大会圈粉无数 自创老曹体
·“00后古典才女”武亦姝 众望所归夺下诗词大赛冠军
·老外赛诗一点不见外 美国小伙:喜欢激动人心的诗句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