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秋瑾株洲故居修复开馆 搜罗20多万块百年青砖(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7-17 11:23:11   
字号:

昨日,位于株洲市石峰区的秋瑾故居修复后开馆,游人如织。 长沙晚报通讯员 龙中柱 摄

  记者 邓艳红 实习生 盛芬

  昨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秋瑾就义108周年纪念日,上午,位于株洲市石峰区的秋瑾故居修复后开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与各界代表、秋瑾后人等数千位首批参观者一起参观,现场感悟秋瑾的传奇经历和爱国情怀。据介绍,为了真实再现秋瑾故居原貌,故居修复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的工艺是传统的老工艺,所用的砖也是从各地搜罗而来的百年青砖。

  后人记忆

  秋瑾革命思想在此萌芽

  已经51岁的李凤祥是秋瑾的第五代外孙,在他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听爷爷讲起过太外婆曾经在这边生活过。“她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从小发愤读书,尤其爱读戚继光、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书。”李凤祥说。

  据介绍,株洲秋瑾故居原是她和富绅之子王子芳的婚房,秋瑾取名为“槐庭”,并在此生下儿子王沅德和女儿王灿芝。秋瑾在此居住时,常读谭嗣同、陈天华等人的文章,革命思想从此萌芽。她还经常到农家访问,劝妇女放脚、读书,争取解放。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各单位自行改建,地面部分东西两端的建筑破坏较大。经考古挖掘,发现老建筑地面在现地面70厘米以下,老墙基础、青砖天井,前面的三砂坪和刻有浮雕的门档石等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和网友对秋瑾株洲故居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多次呼吁对其保护与修缮。2011年,为保护文物,同时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株洲市决定对秋瑾故居进行修复。

  故居修复

  搜罗20多万块百年青砖

  2012年7月15日,株洲秋瑾故居修复工程正式动工,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工程最大限度对故居进行还原。

  修复方案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柳肃负责,被破坏部分根据故居老照片和考古挖掘情况进行修复,未被破坏部分由湖南大学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修复工艺是传统的老工艺。为了真实再现故居原貌,整个修复工程所使用的砖头,都是清朝年间所制的古青砖。为了搜集这些“古董”,项目部工作人员跑了不少地方,终于在永州、安仁、郴州等地,将修复工程所需的20多万块古砖聚集起来。除此之外,还使用了从附近农家收购的石礅、木柱等原故居的建材。

  修复后的故居融湖湘民居与江浙徽派建筑风格于一体,设有复原、秋瑾生平事迹、新群中学校史及婚俗共四个陈列。秋瑾生平事迹陈列分为六个部分,以1000余幅老照片和数十件实物,以及声光电、故事场景等科技辅助手段,展现了秋瑾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据株洲市石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后将积极申报故居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将故居打造成株洲乃至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濮存昕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希望为大家多做事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模型亮相 首次融入中国元素
·63岁濮存昕当选中国剧协主席 系史上最年轻(图)
·《收获》副编审叶开所编语文教材终审被判侵权
·湖南株洲秋瑾故居"槐庭"修复后对外开放
·5万萤火虫来北京展出:环保组织抗议 警方不叫停
·以电代窑破解建盏成品低难题 千年建盏谋产业复兴
·官方指2014年中国报刊业"全方位深度下滑"
·第五届避暑山庄文化大巴"一带一路"万里公益行活动启程(组图)
·同事谈熊艾春:近来正因文学大奖赛的活动资金着急
·砸电脑文联主席是函授大专学历 网友与其斗诗
·“千年肉身佛”流失日本 福建各界盼国宝早日回家
·申遗不是把“广式叉烧包”承包了
·明星当教师别当“花瓶老师”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