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李小龙祖居杂草丛生 邻居买硫磺帮助驱蛇(组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30 08:41:05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于伯将硫磺洒在与李小龙祖居的交接处。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李小龙祖居的屋顶荒草丛生。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

    文/广州日报记者秦 松

  从被拆迁到被保护,位于恩宁路的李小龙祖居一直以来都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在明确被保护之后,李小龙祖居如今仍是杂草丛生,有附近居民反映祖居甚至成为“蛇窝”。邻居于伯去年就曾多次看到蛇从李小龙祖居爬到自己家中,为此他准备了5斤硫磺驱蛇,他希望能尽快对李小龙祖居进行修葺。

  广州市民于伯,家住恩宁路71号2楼,与李小龙祖居为邻,其中两个阳台和两扇窗户更是可以直接与李小龙祖居相接。然而这给于伯带来的却非荣幸而是“不幸”,近年来他家曾多次被李小龙祖居中的蛇光顾,去年更是遇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草花蛇,把他吓得够呛。

  “那天早上8时,我起床准备洗漱,忽然发现一条很大的草花蛇在卫生间门口,我赶紧拿出硫磺驱蛇,蛇打都打不死,后来窜到一楼不见了。”那天是去年4月的一天,于伯边说边比划,情绪非常激动。后来他发现,那条蛇是从靠街的阳台爬进家中,然后在家漫游了一圈。此前他还多次发现蛇在家中的不同地方出现,有些从窗户中爬进来,有些从不靠街的阳台爬进来。

  “还好爬进来的都是草花蛇,要是眼镜王蛇怎么办?”于伯说。

  街坊为驱蛇买了5斤硫磺

  现在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又到了蛇活动的高峰期。“我现在连窗户都不敢开,怕蛇爬进来。”于伯称。为了防止蛇出没,于伯买了5斤硫磺。除了阳台、窗口等与李小龙祖居交界的地方外,他还在家的墙角、墙壁下也都撒上了硫磺。根据于伯的指引,记者发现在该楼的天井处也有不少硫磺,这是上一次驱蛇留下的痕迹,同时也为了防止蛇从一楼爬进来。

  于伯称,李小龙祖居在2007年之前曾有人住过,管理得也还好,那时候还没有蛇出现。2007年前后,这些人都搬走了,无人料理,荒草丛生,树也长得很大棵;与此同时,附近也开始拆迁,可能附近的蛇都跑到了李小龙祖居安家落户。记者看到,由于无人照看,如今的李小龙祖居屋顶已经出现损坏,一些大树无人修剪也长得很大,整个祖居显得有些杂乱。

  知多D

  位于恩宁路培正小学内的李小龙祖居,20世纪40年代由粤剧“四大名丑”、李小龙父亲李海泉所建。李海泉移居香港后就把房子租了出去,1978年李家后人取回产权。李小龙祖居是典型的西关大屋建筑风格,整栋建筑为砖木结构,内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风间隔,坐南向北,三进深。

  政协委员建议:

  改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

  早于上世纪90年代,西关培正小学征地开建,征用下永庆一巷13号,政府发现此是李小龙之父李海泉的物业,当时就提出保护。不过,多年过去,开发保护方案至今却仍未落实。对于李小龙祖居的尴尬现状,于伯建议就地建设一个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这样荒废着不知道哪天就塌了,反正它也在学校里面,还不如改造成一个博物馆,里面放一些李小龙家族的照片,让学生们也可以直接受益。”其称。

  事实上,早在2011年,荔湾区就有政协委员提出尽快落实李小龙祖居修缮:现李小龙祖居就位于永庆一巷,粤剧武打家聚集的銮輿堂就位于永庆二巷,完全可以通过街巷连通开发,修缮完工后打造成粤剧展览馆和武术培训基地,传授咏春拳。

  有关部门:

  暂无具体保护规划

  李小龙祖居的规划一直备受市民关注,也引发媒体多次报道。2011年,当时的荔湾区教育局在回应媒体时称,祖居的使用规划由区里统筹,由于用途尚不明确,所以还没有修缮计划,一旦破坏祖居内的装饰面貌,后果将难以预计。昨日记者将此事反映至荔湾区宣传部门,也获得了与四年前类似的答复:区教育局说是文物,不能动。

  对于祖居发现蛇的情况,该区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学校称前几年确实发现过蛇,但近年来已未发现。

  关于具体规划,截至记者发稿暂未获答复。去年10月,荔湾区文广新局曾在回应媒体时称,李小龙祖居是荔湾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不对外开放,接下来如何保护和修缮,暂无具体规划。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旧址修缮完工 国共两党曾共商抗日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图)
·北京昌平巩华城:前身是大明皇帝朱棣行宫(图)
·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最终问题是要"留得住人"(图)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倾斜、沉降等"变形"量趋稳
·建国来每20天就有一处城墙消失 专家呼吁保护
·留住尘封数千年的象雄文明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成筒子楼 内部墙皮脱落(图)
·300多岁古树面临拆迁窘境 为清帝师陈宝琛祖先所种(图)
·专家:"国保"毗卢寺壁画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图)
·山东三孔彩绘首修:采用传统工艺 猪血也是原料(图)
·上海一清末民宅两度被拆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图)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图)
·20万黄埔毕业生抗战后仅存万人 牺牲率高达95%(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