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综述:中国多地举办活动迎接"文化遗产日"(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17 10:07:31   
字号:

    6月13日,演员正在北京北海公园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延庆“旱船”。当日正值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北海公园举行了非遗主题活动。 中新社发 张浩 摄  

  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各地文化、文物申遗、非遗保护等部门都在当日举行了保护成果的展示。有非遗传承人认为,官方的投入让不少中国非遗项目得以持续发展,但公众认知非遗文化的平台还有待加强。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金身再现

  唐枫于重庆报道: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历时8年的第五次修复工程完工,13日正式重新与游客见面。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公元1174-1252)年间,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千手观音造像石龛高7.7米、宽12.5米,其830只手臂如孔雀开屏般环绕于观音主尊造像四周,金碧辉煌。但经800多年风雨,金身造像受多种“病害”侵蚀。

  “本次修复千手观音造像最大的难度是结构复杂,且不是单一材质。”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詹长发说,在修复过程中,项目组采用最先进的三维扫描等技术对造像进行调查,用近3年时间进行了前期研究。

  同日,全球首部石窟艺术类360度环幕电影《千年佛足》在重庆大足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内上映。导演刘荣艳透露,该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形银幕。“将这块‘世界之最’的银幕用来播放介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石刻艺术,是想通过高水平的视听效果,让中外游客生动地了解中国石窟和佛教文化。”

  “数字敦煌”等文保成果甘肃开展

  中新社记者冯志军于甘肃兰州报道:甘肃13日在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敦煌艺术馆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活动,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文化遗产“历史再现”以及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的一批敦煌艺术精品的亮相。观众既可看到高保真复原的石窟、超高像素输出的壁画、三维打印彩塑、虚拟漫游洞窟,又可体验交互式多媒体讲解、远程影像实时传输、立体投影的数字技术等。

  当日同时展出的还有兰州太平鼓、花儿、裕固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和藏族民间弹唱等甘肃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镇举办“窑神”童宾青铜像奠基仪式

  苏路程于江西景德镇报道:“千年瓷都”景德镇13日举办“窑神”童宾青铜像奠基仪式。

  童宾(公元1567~1599年)字定新,明代浮梁里村人。父母早丧,遂投师学艺,在窑厂做工。史料记载,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窑工童宾投窑焚身。瓷工第二天开窑,发现屡次烧炼失败的龙缸终于成功了。

  活动现场,景德镇挛窑师傅、把桩师傅、驮坯师傅、架表师傅等窑工共同见证奠基仪式。把桩师傅胡家旺称,“窑神童宾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是窑工崇拜的祖先。他为技艺献身的精神激励窑工要实实在在传承制瓷技术。”

  据青铜像创作设计组组长熊钢如介绍,建成后,窑神童宾大型青铜像将成为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志性景观,成为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生动形象。

  近30个非遗项目云集广州塔

  中新社记者陈启任于广东广州报道:13日,广州市近30个非遗项目云集在广州城市地标广州塔,广彩、广绣、榄雕、玉雕等极具岭南传统特色的非遗项目引来不少广州市民和外国游客参观游览。不少非遗传承人现场“卖艺”,赚得满堂喝彩。

  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广绣传承人伍洁仪带来广绣的制作工具。“现在非遗的传承还有许多困难,”伍洁仪说,“‘文化遗产日’一年只有一次,像这样让年轻人认知非遗的平台还是太少了”。

  “80后”手工艺人曾宪鹏从2002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榄雕制作,他表示,2002年的时候,他看到媒体有报道,“广州榄雕被列入广东省濒临灭绝的传统手工艺”,这也让他萌生了继承榄雕制作工艺的想法。

  经过十多年的学习钻研,曾宪鹏已成为非遗项目榄雕广州市级传承人。他表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认为手工艺是老一辈人才钻研的东西,应该从教育、学校层面抓起,给予年轻人更多认知非遗文化的平台。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遗产节日遭遇"空壳化" 传承需"全民共享"
·茅盾文学奖入围名单:贾平凹严歌苓各两部入选
·“非遗”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传袭一刻不能停
·灵隐古刹欲为腊八节申遗 方丈笑称菩萨会保佑
·“剑门蜀道”申遗清单公布 阆中古城等上榜(图)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遗”工作启动
·“保卫乡愁”先需保护传统建筑
·河南新野4名猴戏艺人被拘 国家级“非遗”引热议
·中国将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
·文化部创新非遗保护四举措:让遗产真正“活”起来
·福建张三丰太极拳申遗引争议 文化部:将咨询专家
·超过八成受访者担心地方过度开发“世界遗产”
·大运河入遗只是开了个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遗产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