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彩绘秦俑首次大规模公开面世 内含唯一"绿面俑"
华夏经纬网   2014-09-29 08:29:59   
字号:

彩绘秦俑首次大规模公开面世内含唯一“绿面俑”
图为粉红面孔的秦俑。 记者张远 摄
图为展览现场。 记者 张远 摄

  “真彩秦俑”展2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这是彩绘秦兵马俑首次大规模公开面世。共展出文物37件(组),包括彩绘陶俑、俑头、陶片、遗迹等。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考古勘探与发掘表明,其建造遵循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制,并融入秦都咸阳的建筑理念。目前已探明各类陪葬坑、陪葬墓600余处。1998年,秦俑二号坑出土8件较为完整地大面积彩绘跪射俑,脸颊粉红、甲带朱红,还原了真实的秦帝国色彩世界。

  本次展览内容分为四个单元:《色彩的奥秘》、《装饰的灵感》、《丧葬的艺术》、《智慧的延续》。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  指着一尊俗称“将军俑”的高级军吏俑铠甲腰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部馆员叶晔介绍,秦俑服饰上的纹饰讲求均齐对称,在大的花纹之内套绘各种纹样;色彩之间保持独立,并不相互混合;施色方法多用对比色,鲜明突出,色调明快。她认为,兵马俑用色浓艳大胆,一方面是当时现实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与秦代社会的礼仪制度也密切相关。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员夏寅分析了秦俑彩绘脱落的原因,秦俑出土时,光照、空气等自然因素使原本多彩的秦俑瞬间“黯然失色”。其彩绘脱落原因,在于残存于兵马俑表面的彩绘突然暴露在空气中,湿度的剧烈变化,使彩绘表面很快发生卷曲、脱落。

  他强调,在考古发掘的同时,需要即刻对每个陶俑进行现场保护,并快速提取,送至修复室内进行后续的保护修复。对彩绘的这种随身保护,就是唤醒了秦俑色彩的重生。

  目前,残存于陶俑表面的颜色,通过相关色彩保护技术可有效予以保存,而“回贴”则成为最大难题。“回贴”是指将剥落并混在泥土中的颜色,从土里分解出来,粘回兵马俑身上。这将是今后秦俑彩绘保护研究的努力方向。

  此次展出的彩俑中,最著名的当属“绿面跪射俑”,不同于其他陶俑的淡粉色面孔,其面孔呈现淡绿色,白色眼白、黑色瞳孔,双目有神。专家对此说法不一,颇为神秘。

  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35周年。该展览展示了40年来的彩绘研究成果,并可一窥见秦俑发掘40年的历程与收获。( 中新网)

 

责任编辑:袁丹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广东丹霞山村“牛鼻书屋”蜚声海内外
·《中国两岸四地摄影名人名作精品展》在昆开幕
·巴塞罗那展馆亮相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
·大型纪录片《新三峡》开拍 将展示100年后前景
·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落户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北京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孔子后裔孔德墉出席
·沈阳故宫国庆黄金周将推出“清代武备展”
·曲沃晋国博物馆国庆将开馆 斥资约1.98亿元
·2014孔子文化节开幕 将举行甲午年公祭孔子大典
·孔子诞辰历来存在争议 9月28日已成传统习惯
·托尔斯泰主题展展出255件展品 含油画、手稿等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两件巨幅作品将赠国博
·多地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 学者:有助建立价值共识
·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 三国扫盲机构获“孔子教育奖”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