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徐光春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演讲“河洛文化”
华夏经纬网   2009-12-18 09:15:03   
字号:

    三、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大团圆的精神纽带,也是加强海峡两岸亲密合作的精神纽带。

  徐光春说,第一,和合思想一以贯之。和合思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长期以来,和合思想深深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灵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华人大团结的文化基石。第二,爱国精神世代传承。河洛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精神内容,这种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凝结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强大黏合力和内动力。第三,本根意识历久弥坚。河洛文化强调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注重崇拜祖先、依恋故土、桑梓之情,是华人恋土归根的本根意识的精神纽带。河洛文化的本根意识,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从古到今中华儿女团结和谐的源泉。第四,民族认同根深蒂固。河洛文化内含的中华民族的共同信念、内聚凝合的情感心理,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成为民族归属、民族认同、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河洛文化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两岸同胞血同缘、书同文、语同声、民同俗,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成为两岸团结合作的精神纽带,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河南情况看,作为河洛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河洛文化的纽带作用,以文交友、以文开路、以文化事,台湾与河南的合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四、河洛文化的继承发扬需要海峡两岸以史为鉴、以文为媒、以和为贵,共同努力

  徐光春说,第一,形成共识。河洛文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挖掘。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协同研究,增进沟通交流,开展系统宣传,努力使河洛文化研究和开发达到新的水平,形成同宗同源、相互依存、和则两利的共识。第二,开展共建。我们应以河洛文化为媒介,促进两岸文化互动、共生发展。双方应着力构筑共建机制,形成定期协商合作、共同谋划发展的制度,协调推进重大文化合作项目和重要事宜,共同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第三,实现共荣。双方应深化经贸领域往来,抓住两岸实现全面“三通”的机遇,积极完善合作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努力在农业、旅游、能源、高新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并深化社会领域合作和政治领域沟通。

 

责任编辑:王佳

共2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