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信息
孔子诞辰2560年
华夏经纬网   2009-09-28 08:40:36   
字号: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全国各地将举办隆重的祭孔活动,以纪念圣人、传承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了解儒学。

    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

    今年是孔子诞辰二千五百六十周年,又值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昨晚拉开帷幕。本届文化节特别将主题定为“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文化节期间,由国家文化部与山东省政府共同发起首设的“孔子文化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交相辉映;大型原创舞剧《孔子》也首度亮相。此外,今年祭孔活动的祭文由书画名家、国学大师范曾撰写并刻碑留念。

    据介绍,孔子文化节是一项融纪念先哲、交流文化、旅游观光、学术研讨、经科贸旅合作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旅游节庆活动,自一九八四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五届,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 “中国旅游节庆精选活动”,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

    南京夫子庙今日举办祭孔大典

    品千年玉兔泉水,赏清代三朝皇帝为孔子题写的御匾,看浓缩孔子思想的“仁”、“礼”砖雕,读明清学宫卧碑碑文。“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夫子庙孔子文化月”今起在南京夫子庙开幕。

    第一场活动便是今天上午9点在大成殿举办的“祭孔大典”,而长假期间将有百余场次的各类精彩文化活动推出。大成殿后的夫子庙学宫里,在原址挖掘复建的“玉兔泉”今起也首次面向游客开放。

    厦门首次举行祭孔大典 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

    26日,厦门市在同安区孔庙首次举行仿古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为期一天的孔子文化节也同期举行。

    同时这也是一场两岸民间祭孔大典。由同安、金门、台南三名主祭人,携两岸三地二十七名陪祭人,在此间经整修扩建后的同安孔庙正门前,共祭大成至贤先师释奠之礼,进行三献之礼,藉此纪念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年。

    在本次祭孔大典上还举行了《同安古牌坊》《同台缘》两本书的首发仪式,意在保护历史古迹、传承闽南历史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同安孔庙始建于五代末,南宋绍兴10年迁建于现址,是古同安祭祀孔子、敬拜先儒、传承儒学、兴贤育才的重要场所。

    海峡两岸万余师生联合祭孔

    来自北京、山东、台湾的一万一千余名师生、学生家长和两岸学者名士27日上午会聚一堂,参加在台湾新竹举行的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以60年来两岸最大规模的祭孔集会,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除了新竹主会场以外,山东、北京两地近千名师生在当地的分会场,以网络视频方式同步参与祭孔。典礼结束后,北京大学教授、孔子第73代嫡系玄孙孔庆东发表了以“中和致美、礼运中华”为题的演讲。(据新华社)

    台湾各地祭孔典礼登场 缅怀孔子对中华文化深远影响

    从台湾当局“文建会”获悉,南投县埔里孔庙于27日早上举行孔子诞辰释奠典礼,台湾其他13座孔庙则将于28日早上5时起陆续举行祭孔典礼,以缅怀孔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另据报道,孔子第79代孙孔垂长28日将首度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身份,参与台湾当局的祭孔典礼。孔子第77代裔、前台湾当局“考试院长”孔德成去年辞世后,奉祀官制度引发岛内讨论,台湾当局后来修改奉祀官为荣誉职,与孔家后代商议后,由孔垂长继任奉祀官。除参与祭典外,孔垂长还将肩负孔孟文化交流等任务。

    小百科:孔子与儒学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儒家认为宇宙天、以道德为经纬。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综合新华网、中新网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