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人物 热点
白烨:阅读终端浅俗化 对文学生产有负面影响
华夏经纬网   2013-01-15 12:50:19   
字号:

白烨。 资料片

 

    “作品和读物是有区别的、浏览和阅读也是有区别的。写东西是为读者服务,但是在阅读终端这儿,往往选择的是那些低俗的、肤浅的,把高雅的放在一边不当回事儿。 ”

    日前国内知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受邀来沈为研讨班学员授课。本报借此机会,独家采访了白烨先生。

    在白烨看来,文学阅读浅俗化可能反过来诱使文学创作本身向浅俗化方向倾斜,也会使传统文学与经典作品日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空间。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情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现象

    流行小说生活蕴含与艺术含量都不够高

    在白烨看来,当前文学阅读的浅俗化,是越来越凸显的一个现实问题。

    白烨曾提出过:现在文学与文坛的格局,可以用“三分天下”来描述――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以市场营销为手段的大众化文学、以网络科技为手段的新媒体文学。

    文学阅读的浅俗化,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网络阅读中点击量最高的,在市场营销中销售量最大的,往往并不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文学作品,而主要是一些生活蕴含与艺术含量都不够高的类型化小说。

    白烨介绍,他每年在作《中国文情报告》时,正文部分有一个长篇小说年度综述,点评的作品主要是专业作家或传统形态作家的创作成果;附录部分有两个排行,一个是新浪读书频道小说类图书点击量排行(前20位),一个是开卷文学类图书销售量排行(前20位),这两个年度排行的书目,每年都大同小异,都是或玄幻,或盗墓,或官场,或职场,均为清一色的类型小说。白烨曾经想把书目扩大到30种,试图从中发现好一些的作品,但是仍然不见非类型小说的身影,有的只是类型小说的续集,如《驻京办主任》(2),《杜拉拉升职记》(2)。他说,这种分野与反差,已持续多年。

    白烨解释,文学阅读浅俗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是因为现在文学阅读的受众主要是青年学生群体,他们的阅读口味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把实用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从内里去看,他们对于文学的看法,对于作品的认知,也与传统的观点区别很大,他们追求更加靠近自我的真实性,以及文学表达的游戏性,这也显然是偏于低端,流于浅俗的。“正因出于这种认知与看法,他们常常会把自己喜欢的青春文学作家抬高到与经典作家比肩的高度。”

    观点

    阅读终端浅俗化 对文学生产有负面影响

    白烨认为,文学阅读看起来是文学传播之中的一个环节,但其实是文学生产的终端所在。如果文学生产的这个终端是浅俗化的,那就使文学生产的意义大打了折扣,并给未来的文学发展在受众层次与文化情趣诸方面,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无形的障碍,甚至诱导包括创作与传播在内的文学生产,向着浅俗化方向倾斜。

    如今,文坛从写作到阅读都分化了,文坛存在着两股道上跑的车。“比方说,传统文学对应的就是有文学理想的、年龄偏大的读者,网络对应的就是青少年或者IT人士、理工科人士,这是他们的文学场地。在不同的文学场地有不同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表现,一股就是纯文学写作,像莫言、贾平凹这些人;还有一股是类型化写作,玄幻、仙侠、职场、官场等等,这些书虽然我们不看,却不影响它们的销售,一看排行榜,卖得好的全是这类书。”

    白烨认为,这两股道上跑的车,彼此互不搭界,会给双方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长时间都难加以弥补。比方说,不同的作品和写作是对应着不同的读者群,找不出超越各自范围的大众化的作品;偏好类型化创作和阅读的年轻人与传统经典文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可能会使年轻人与经典文学越来越分离。

但是,白烨觉得,目前的问题还不至于严重到如此地步。事实上“80后”作家中的一些人,在成长中已经表现出一些可喜的迹象,那就是由过去的与传统文学的疏离,表现出向传统文学的靠近。“随着他们在人生与文学中的双向成长,他们的文学取向也一定会发生一定的变异。”白烨说。

     对话

    白烨:严肃阅读会带来正能量

    记者:您认为普通读者,还有必要进行严肃阅读吗?

    白烨:有时间是应该读的。这类作品,会给你正能量,让你对人性、自我有很多反省和借鉴。读书也是一种投入,比方说时间,精力。现在实用性、消遣性、娱乐性阅读太多了,这些不能变成阅读的主体或唯一,只能作为一部分,否则会把时间都消磨了。

    记者:能否给读者推荐一些您读过的好书?

    白烨:阅读无法给人指导,原因就是我们是从专业读者的角度去读,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就是从感觉出发,从他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人生阅历出发。因为任何阅读其实都是比较,拿自己的经验去体验和比较书中所描绘的东西。

    记者:莫言获诺奖引发 “莫言热”,普通读者该如何去读莫言呢?

    白烨:莫言作品当中没有纯粹的善和恶、没有纯粹的美和丑,这东西都是混杂在一起的,从自己的角度去感觉、去分辨,去思考就好了。

    记者:有没有对您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有着怎样的故事?

    白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回到乡下劳动,日子很苦,得到一本书,好像是我做小学教师的哥哥看过的,已经很旧了,没有封皮,甚至没头没尾,书中的农村生活很丰富,给我当时艰苦的生活打开了一个想象之门,起到一种精神滋养的作用,后来我上大学才知道这是柳青的《创业史》。 (记者 吴双)

来源:辽沈晚报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倪萍称主持春晚很幸运:换做现在我早下岗了(图)
·河北学者详解保定古莲花池碑刻之迷
·季羡林的人生经验:心无旁骛 专注必有所成
·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曾住长春 父母在东北红极一时
·莫言纠正张贤亮说法:红高粱是在我老家高密拍的
·贾平凹创作生命力旺盛 戏称:鸡不下蛋它憋啊
·李承鹏遭遇掌掴后继续签售 称深圳活动仍会继续
·李承鹏签名售书遭掌掴 扔刀一事未获警方证实
·星云大师:年轻人经得起各种烦恼 才能有成就
·朱天衣新作讲述山居生活:写作神圣 我只是业余
·作家王火自称很重情 老伴去世后曾封笔3年
·女儿称莫言获奖后没变化 午饭仍是窝窝头加稀饭
·六小龄童:一生做好一件事 每个人都在取经路上
·莫言出席晚会为家乡代言 朱时茂送鲜花(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