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人物 热点
河北学者详解保定古莲花池碑刻之迷
华夏经纬网   2013-01-15 12:45:59   
字号:

  中新社保定1月13日电 (吕子豪 高欣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博物馆13日透露,该馆馆长柴汝新与保定当地学者苏禄煊耗时7年著书《古莲花池碑文精选》,详细考证和注解中国“十大名园”之一保定古莲花池内清帝御书碑群、《莲池书院法帖》等所涉及的84方碑刻,为后人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留下珍贵资料。 

  保定古莲花池现存200余方碑刻,其形制多为竖碑和壁碑及经幢等。其中,反映古莲花池曾作为行宫特殊历史地位的30方清帝御书碑刻,汇集唐、宋、元、明书法大家上乘之作的《莲池书院法帖》及体现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等最为著名。

  据柴汝新介绍,古莲花池内的碑刻,镌刻年代最早的是“唐代写碑手”苏灵芝的《唐田琬德政碑》,碑文意为表彰唐代易州刺史田琬有德于民的政绩,清代直隶总督方观承将其从易县移至保定,1932年移入莲池保存。最为珍稀的是1962年在保定北郊韩庄发掘出土的两座明刻西夏文经幢,这是中国目前罕见的研究党项族晚期历史及其文字的珍贵资料,说明西夏文至明代弘治年间仍被使用,比“不逾元末”的旧说多了100余年。而著名的“龙飞”两字,原书迹是1746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将原宾馆改为行宫时乾隆皇帝颁赐,曾供奉于奎画楼,后摹刻于石。

  《古莲花池碑文精选》一书分“园中旧藏碑刻”和“近现代新增碑刻”两大部分。“园中旧藏碑刻”分清朝皇帝御书碑刻、“莲池书院法帖”刻石、莲池历代修建碑记、咏莲池行宫十二景诗碑刻、其它旧藏碑刻五小类;“近现代新增碑刻”分移入历代碑刻和当代碑刻两小类。每件碑刻的来历、尺寸、书体等均有详细介绍,并附有碑刻的清晰图片、碑文及碑文注释。

  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成武称,古莲花池内的碑刻承载着史学、经学、文学、书学等重要信息,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古莲花池碑文精选》一书为古莲花池文化学者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石。

  柴汝新,现任保定市莲池博物馆馆长,著有《莲池书院研究》等专著。苏禄煊,主要致力于地方史和文物研究,著有《慈溪斋诗词》、合著《古莲花池图》等。

  保定古莲花池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典园林,曾为清朝皇帝行宫,乾隆、嘉庆二帝多次驻跸。直隶总督李卫在此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著名学者黄彭年任院长时,曾开设学古堂,号召学生博搜金石,从此,这里成为搜集和保护古代碑刻的场所。(完)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季羡林的人生经验:心无旁骛 专注必有所成
·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曾住长春 父母在东北红极一时
·莫言纠正张贤亮说法:红高粱是在我老家高密拍的
·贾平凹创作生命力旺盛 戏称:鸡不下蛋它憋啊
·李承鹏遭遇掌掴后继续签售 称深圳活动仍会继续
·李承鹏签名售书遭掌掴 扔刀一事未获警方证实
·星云大师:年轻人经得起各种烦恼 才能有成就
·朱天衣新作讲述山居生活:写作神圣 我只是业余
·作家王火自称很重情 老伴去世后曾封笔3年
·女儿称莫言获奖后没变化 午饭仍是窝窝头加稀饭
·六小龄童:一生做好一件事 每个人都在取经路上
·莫言出席晚会为家乡代言 朱时茂送鲜花(图)
·《鬼吹灯》将拍成电影 作者:必须有新的内容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08岁 建议不生气多思考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