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人物 热点
朱天衣新作讲述山居生活:写作神圣 我只是业余
华夏经纬网   2013-01-15 09:39:50   
字号:

  朱天衣和她“偶然得来”的动物朋友

 “朱家三姐妹”:(左起)天衣、天心、天文

  和姐姐朱天文、朱天心相比,来自台湾的朱天衣在读者当中或许稍显陌生,但文坛上还是习惯将她们称为“朱家三姐妹”。近来,小妹朱天衣的新作《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简体版被海峡书局引进,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书中,朱天衣讲述这十几年来的生活:她为了照顾更多的流浪猫狗,从台北一路搬到现在的关西马武督山上。两层楼的房子被花草树木环绕,一楼则全让给猫猫狗狗。另外,她还养了鸡、鹅、鸽子、八哥,和一池塘的鱼。在这个“世外桃源”,朱天衣感觉“人更活得像人,狗更活得像狗,猫也活得更像猫了”。

  在新作中,她和读者一起分享山居生活的快乐。日常里,朱天衣则是一位写作老师。在她看来,写作是神圣的,是记录生命的一种方式。然而,她自己只是业余选手,“我不像父亲或姐姐,把生命的全部涵养放在了写作上,他们是在用生命写文章”。

  曾想过逃开写作这条路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父亲朱西宁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刘慕沙又是翻译家,或许会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三姐妹的写作。可实际上,完全没有。父母给她们最大的影响,是在家中提供了浓浓的写作氛围。

  中学时,朱天衣和姐姐一样给报刊投稿,报社的叔叔阿姨们看着她们从小长大,但她们都不愿意编辑们把投稿的事告诉父母。她还记得二姐朱天心第一次投稿时,给编辑附上一封信,写有:文章如果可以登出来,我就可以买到一块牛肉干;如果不合用,请千万不要退回来,请直接丢进垃圾桶吧。“就是非常害怕父母会发现,怕丢脸”。以至于朱家父母往往要直到在报刊上看到女儿署名的文章,才会知道:“噢!原来也开始写了噢!”

  事实上,朱天衣曾经想过逃开写作这条路。两位姐姐出道很早,高中时期就在报刊发表文章,那时的她总觉得,自己再怎么写也写不过她们,“而且,为什么父母写作,姐姐也写作,自己就一定要走这条路呢?”

  她东闯西闯,做了很多别的尝试。她当过台湾著名摇滚歌手高凌风的伴唱,演唱的民歌《深秋浓浓的枫红里》轰动台湾歌坛,获了“金韵奖”。她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平剧(即京剧,台湾称之为平剧),也不时被找去演戏或当模特儿,“但我觉得就这样走一走就能拿到钱,不太符合我金牛座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没有答应”。

  然而,到了二三十岁的时候,朱天衣发现,如果想把生命中的什么留下来,用言语和唱歌,都会随风而逝,而文字是最隽永的。“只有文字,才可能把你的生命永远地记录下来。”

  姐妹的话题不是文学是动物

  在朱天衣眼中,拥有天文、天心两位姐姐是幸福也是幸运的事。“即使现在年过半百,还是几句话就能聊到彼此的心灵深处,能知道对方的痛点在哪,还可以不停地互相分享生命价值,到老,到死”。

  朱天衣说,年纪越大越欣赏大姐朱天文,“她和父亲很像,待人待事都十分怡然”。而二姐朱天心则是爱恨分明,是非对错有着自己一套标准,就算亲如妹妹、丈夫、女儿,不合标准的,不对就是不对。而母亲刘慕沙给朱天衣的影响最大,爱唱歌、外向、爱玩,“两个姐姐很小就开始能坐在书桌前,看她们爱看的书,但我就没办法,还是贪玩”。

  朱天衣比较早地离开了父母家,结婚后也一直住在外边,现在更是住在了山上,但还是经常与姐姐联系。三姐妹聚在一起,总都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在谈论猫猫狗狗,从来没有说对哪篇文章进行探讨,绝对没有。”在朱天衣眼中,写作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都是自己躲在角落默默完成的事。

  朱天衣认为,写作是一件看不到观众的事情,都是要关起门来自己默默完成的事。“就像我父亲说,在年轻的时候,写作时想的可能是你心爱的人,你好像是在对她们说话一样。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你想的可能是一般的大众,是一群和你想法接近的人,为他们写;到后来,可能就是为自己而写。父亲在晚年的时候,就觉得是写给他的信仰看的,会有这样的阶段划分。”

  至于朱天衣自己,其实最在意的还是家人怎么想、怎么看。

  为猫儿狗女找到理想家园

  新作《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中,朱天衣和读者分享她的山居生活,她和猫儿狗女的温柔点滴。这一切,其实要追溯到十年前。由于在台北养狗会受到各种限制,比如狗吠总会被投诉;邻居无法忍受动物们的气味;动物越来越多,家里面积不够大,等等。为了给猫儿狗女找到理想家园,寻觅了很长时间后,朱天衣终于在关西马武督山上选定了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地。

  其实,并不是朱天衣有多喜欢收养流浪动物,她最希望的是所有动物都能自然生长,不再流浪。朱天衣写道:“我很感激父母在我年幼的时候,以身教让我明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重,不止是人的生命,连身边没人要的猫猫狗狗都该被尊重。他们并没和我说过什么大道理,就是这么做了,数十年如一日地这么做了。”

  在这个“世外桃源”,朱天衣养了19只狗、19只猫、3只鹅、9只鸡、2只鸽子和1只八哥,全都是偶然的机会得来的,每只背后都有故事。

  平日里,朱天衣还得下山去到几公里外的学校给孩子们上写作课,但她从来不教技巧、修辞或是好词好句,更多时候,她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引导式地让学生进入到写作的氛围,勾起他们想写的欲望。比如,以“害怕”这个主题作文章,朱天衣就会给学生讲自己的经历、感受,常常是她还没讲完,孩子们就开始迫不及待:“老师,能不能马上开始写啦?”她认为,写作是人的本能,如果是发自内心想写想表达,自然就会有好文章。

  朱天衣平常一早起来就要忙狗忙猫,上午十一点之后才会有零散的时间。有时候上课上到晚上九点,十点多到家,如果还有精神也会再写稿,但较深入的东西就要等周末动笔来。“教书是很大的责任,因为还要批改作文,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1到3月学校放假,我就比较有完整的时间,可以做大计划的写作。”(记者 何晶)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作家王火自称很重情 老伴去世后曾封笔3年
·女儿称莫言获奖后没变化 午饭仍是窝窝头加稀饭
·六小龄童:一生做好一件事 每个人都在取经路上
·莫言出席晚会为家乡代言 朱时茂送鲜花(图)
·《鬼吹灯》将拍成电影 作者:必须有新的内容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08岁 建议不生气多思考
·作家方方坐高铁遭遇服务差 铁路局:将处罚责任人
·王海鸰:莫言获诺奖对纯文学的推动还看不到
·莫言文联开会幽默依旧 明星们围着要签名(图)
·汉学家:莫言获奖提升中国文学在海外影响力
·学者周有光108岁寿辰调侃:上帝太忙 把我忘了
·崔永元主持2013年打工春晚 呼吁各界人士参与
·教授称看"泰囧"想起杨丽娟:理解徐铮骂我"叫兽"
·柳斌杰:中国人要在精神上立起来 必须读书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