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人物 热点
悬疑作家那多推《一路去死》 坦言自己胆子不大
华夏经纬网   2013-01-14 09:45:54   
字号: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悬疑作家那多在接力出版社推出开辟了国内公路悬疑小说先河的新作 《一路去死》,并于12日在此间举办以“一个悬疑作家的内心戏”为主题的读者见面会。

  《一路去死》描写了一桩发生在西部之旅中的“谋杀案”。主人公是一位悬疑小说家,他发现了埋藏在自己电脑里的秘密几篇似乎是他自己写的小说,但他对此却毫无记忆。随即他踏上了一次重走丝绸之路的旅程……这个故事探讨了人性、记忆、爱情、心理等多个主题,情节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给人以步步惊心的感觉。

  “我在2011年的夏天去了这一路,从嘉峪关开始到喀什终点4000多公里,小说中涉及的场景我都走过,我这个人到任何地方都会想,这个地方会不会发生凶杀案,会是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谋杀方式,这一路有非常大量的想象。书里很多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所有故事发生的场景跟这些照片都是对应的。我觉得这样会让这个书看起来不太一样,读者能够进入到书里面,能够看到这个人是在哪死的。 ”

  那多坦言自己其实胆子不大,“比如北京著名的那些鬼楼我都没去过,也不敢去”,“我写东西常常会身临其境地去想象,把这个场景构想好,再试着让自己进入这个构想的场景”,“有时候写一些恐怖段落我也会很害怕,但这正是创作的最好时刻。” 

  从《那多三国事件簿》到《变形人》,再到《世界的尽头》,那多的作品多带一些灵异或者科幻的色彩,而此次的新作被看做是他走向成熟的标志作品。他透露自《一路去死》开始,自己会告别灵异,“把更多精力放在完全现实的背景中,就是不带任何科幻或者灵异方面的小说。”对此转型,那多不否认是因为希望能满足更多高年龄读者的需要。

  作为《萌芽》主编赵长天之子,那多一直被称为典型的“文二代”。新作发表之时,有关这对文坛父子对彼此作品怎么看待的问题又被提及。那多很坦率地回答:“我不太看父亲的小说,他的写作类型、文风,我不大喜欢,我只是零星看看他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散文;父亲也曾对我的作品不太喜欢,不过,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写作也在慢慢成熟,他开始表示对我的某些作品比较赞赏。”(完)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张炜:改编影视剧有积极意义 但不能过于急躁
·莫言文联开会幽默依旧 明星们围着要签名(图)
·汉学家:莫言获奖提升中国文学在海外影响力
·李承鹏签名售书遭掌掴 打人者边跑边骂汉奸(图)
·莫言回归写作正创作3部长篇 午饭窝窝头加稀饭
·莫言出席文艺界迎春大联欢 幽默逗笑全场观众
·马家辉:林青霞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我
·周有光:“不管你走多少弯路,必然会走回来的”
·宁财神:《甄嬛传》76集一口气看完 差点瞎掉
·张炜:作家不仅是记录者 要有批判和总结的力量
·99岁马识途获颁东方文豪奖 称作品远非传世之作
·张炜界定"作家"概念:一个遥远高大的称号
·杨澜幽默回答"你幸福吗" 称幸福就是生活简单点
·陈忠实:人生如蒸馍 蒸到一半最害怕揭锅盖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