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人物 热点
张炜:改编影视剧有积极意义 但不能过于急躁
华夏经纬网   2013-01-14 09:42:23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张炜。蔡震 摄

  著名作家张炜曾经以450万字的巨著《你在高原》震撼文坛,前天在一年一度的“原创之春”发布会上,他又给读者带来惊喜——全套18本400万字的《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成为本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最醒目的一部书系。发布会上,张炜敞开胸怀畅谈他几十年写作生涯中对于“作家”这个角色的理解,并对外界评论给自己冠以的“精神守夜者”、“道德理想主义”作家等标签进行了回应。

  张炜的创作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罕有的景观。他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沉湎于历史、现实、自然、人性、风俗、传说、哲学、宗教的诸般追索之中,沉醉于自己的雅文学创作中,从不受外界的干扰。

  张炜认为,若作家在这些标签式的概念面前止步,是非常可怕的,作家在标签面前自我限制也是很可怕的。如果一个作家满足于这样的简单概念化的表述,也是相当虚空的。他说,作家的诉说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个人的生命和滚烫的心灵参与整个人类社会的讨论。这种讨论才显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永远道德高高在上,并以精神导师的面目出现在一个时代,他如果坚持下去有可能成为一个圣者和了不起的道德家,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变为一个时代的笑柄。”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张炜被称是一位专注严谨的作家,而他为“作家”一词下定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光是能够虚构故事,不光是写写议论的文字,他要能够面对一个生命全部的复杂问题,发出个人真挚深刻的、有高度的,具有跟这个时代对话的能力。各种各样生命的设计,生活的设计,能够回答。他不仅是一个记录者,一个浪漫的想象者,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具有强烈探索精神、对于过去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总结的力量。”张炜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作家是何等遥远高大的称号,绝非从职业意义上所界定的作家的概念。

  张炜文学作品的纯度和严肃是大家公认的,他的作品也很少涉及影视改编或者其他通俗化再造。对此,他有着自己的观点,“文学走出去,拍影视等等,有积极的意义,但不要过于急躁。”

  张炜称,自己所谓的诗性的写作和雅文学,不完全是以故事来实现,而是以语言的层面来实现。他认为,“一个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完全是另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小说关系不大。”

  张炜在发布会上坦承,这套《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收录的是1982年从事创作以来除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学,是对自己过去30年的散文、随笔创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作为一个专注严谨的作家,张炜的创作因为承担了记录和思辨时代的责任,是无法被忽略的。他表示,“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贴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这套书系可以说是解读张炜精神世界的最好文本。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表示,在一个浮躁的时代推出张炜如此庞大的作品集,是为了给读者整体呈现一个中国作家30年的创作进程轨迹,希望为读者提供阅读和沉淀这个时代的契机。(记者 蔡震 北京报道)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莫言文联开会幽默依旧 明星们围着要签名(图)
·汉学家:莫言获奖提升中国文学在海外影响力
·李承鹏签名售书遭掌掴 打人者边跑边骂汉奸(图)
·莫言回归写作正创作3部长篇 午饭窝窝头加稀饭
·莫言出席文艺界迎春大联欢 幽默逗笑全场观众
·马家辉:林青霞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我
·周有光:“不管你走多少弯路,必然会走回来的”
·宁财神:《甄嬛传》76集一口气看完 差点瞎掉
·张炜:作家不仅是记录者 要有批判和总结的力量
·99岁马识途获颁东方文豪奖 称作品远非传世之作
·张炜界定"作家"概念:一个遥远高大的称号
·杨澜幽默回答"你幸福吗" 称幸福就是生活简单点
·陈忠实:人生如蒸馍 蒸到一半最害怕揭锅盖
·张炜:作家以精神导师自居可能会成为笑柄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