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人物 历史
季羡林的人生经验:心无旁骛 专注必有所成
华夏经纬网   2013-01-15 10:38:32   
字号: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2009年病逝。去年年底,季羡林散文经典名篇选本《真话能走多远》出版,该书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结集,品读收录的作品,既能享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风采,又能领略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悟出做人的真谛。关于此选本的出版事宜,记者专访了新星出版社的副总编辑老愚先生,请他为大家做进一步解读。  

    记者 张双

  季羡林散文选本以真与思为标准

  山东商报: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深受读者喜爱,也感染了很多人,这次重新遴选出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编选又是遵循怎样的原则?

  老愚:季羡林先生晚年,声名日隆,著作成为出版香饽饽,各色人等通过各种关系获得授权,造成严重重复出版现象,引起读者不满。先生辞世后,此现象未见消停,鱼龙混杂,令读者难辨良莠。季羡林先生兼具学者和作家二重身份,其散文创作对社会一般读者的影响甚大。但至今未有真正囊括其精华的选本。基于此,我萌发了编选此书的念头。

  季羡林先生一生创作了诸多散文、杂文,这些作品构成一个言说的世界:直抒胸臆,真挚率性。早年思绪绵绵,中年激情喷薄,晚年真诚反思,季羡林明白如话的文字,在中国当代文坛自有其独特的位置。本书选文以真与思为标准,采撷了季羡林最有感染力和见解的文字,或许可以担当了解学者精神世界的使命,也可以供读者收藏之用。

  山东商报:这个集子的名字也非常有深意,《真话能走多远》,这个书名是如何确定的?

  老愚:季羡林先生一直强调自己在说真话,他直抒胸臆,在晚年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意见,比如:坏人是不会改好的,简化字和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批评政府也是爱国等等。在临终前他曾手书“讲真话”一幅。这个书名意在展示其文章的特色,也隐含着一丝疑虑:因为说真话已经成为奢侈品。

  认识季羡林,散文是最便捷的通道

  山东商报: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普通人未必能有直接感触,他的散文却适合大众阅读。您认为散文对于我们认识季羡林先生有怎样的价值,在先生的学术人生中,散文的分量又是怎样?

  老愚:散文是季羡林先生最擅长的文体,他在耕耘学术之余,写下了大量散文,怀人记事,针砭时弊,无所不写,可以说,他的真人生皆在其中。认识季羡林先生,散文是最便捷的通道。他的散文明白晓畅,情感饱满,在文坛自成一家,入选各种选本,以其真挚的情思温暖着许多读者。

  山东商报:先生那代学人,很多都有经典散文传世,像张中行、杨绛等。您觉得那代大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老愚:就散文成就而言,季羡林先生还不能与张中行、杨绛、黄裳等作家相比,这里既有文化修养的差别,也有对人生理解的境界的高下。张中行对人情世故的熟稔,行文的诙谐,自成一格,别人难以企及。杨绛的学识、蕴藉、典雅,更是白话文的极高境界。至于黄裳,文字妖娆有致,堪称美文,字里行间则是一派书生本色。

  季羡林过的是典型的书斋生活

  山东商报:据说您对季羡林先生一直有研究,跟他本人也有交往,能谈谈您与先生的交往过程吗?

  老愚:认识季羡林先生是在2008年秋季,熟人带了去,先生住在301医院,门禁甚严,出入不甚方便。初次似乎没有谈什么。后来再去,我就请教了几个问题,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类的题目,先生谈兴甚浓,发表了许多有意思的观点,在我的新浪博客发表后,引起海内外比较强烈的反响。最后一次去看先生,他正在被人做“口述回忆录”,头脑清醒,说话时依旧爽朗,时而大笑,看得出,他很乐意回味过去的日子。

  山东商报:季羡林先生一生历经各种磨难,却做出了那么大的成就,我们现在的人生活安逸,却不是为钱忙碌就无所事事。您觉得,我们应该从先生的文字中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

  老愚:季羡林先生一生不浪费时间,他把工作当做最大的人生享受。他过的是一种典型的书斋生活,在晚年应酬似乎多了些,但那是盛名之下的负担。在我看来,他留给我们最大的人生经验是:心无旁骛,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必有所成。其实,他的人生经验全部在《季羡林人生隽语——坏人是不会改好的》一书里,不妨找来看看。

来源: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曾住长春 父母在东北红极一时
·莫言纠正张贤亮说法:红高粱是在我老家高密拍的
·贾平凹创作生命力旺盛 戏称:鸡不下蛋它憋啊
·李承鹏遭遇掌掴后继续签售 称深圳活动仍会继续
·李承鹏签名售书遭掌掴 扔刀一事未获警方证实
·星云大师:年轻人经得起各种烦恼 才能有成就
·朱天衣新作讲述山居生活:写作神圣 我只是业余
·作家王火自称很重情 老伴去世后曾封笔3年
·女儿称莫言获奖后没变化 午饭仍是窝窝头加稀饭
·六小龄童:一生做好一件事 每个人都在取经路上
·莫言出席晚会为家乡代言 朱时茂送鲜花(图)
·《鬼吹灯》将拍成电影 作者:必须有新的内容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08岁 建议不生气多思考
·作家方方坐高铁遭遇服务差 铁路局:将处罚责任人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