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历史人物
吴佩孚:登上《时代》封面的首位中国人(图)
华夏经纬网   2014-05-13 14:59:39   
字号:


一九二四年九月八日《时代》的封面人物:吴佩孚

    《时代》杂志素有世界史库之称,很多政界名流、娱乐界宠儿,抑或是普通人,大都以登上该杂志封面为荣。

  《时代》杂志由美国人亨利·R·卢斯等人创办于1923年。在办刊之初,《时代》杂志就开创性地设计了一个“封面人物”,第一个封面人物是美国国会议员卡农。自《时代》创刊至今,其封面上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譬如政治人物有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邓小平、胡锦涛等,娱乐明星有巩俐、成龙、李连杰等,此外还有一些普通人,如中国工人。那么谁是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的中国人呢?

  这个人就是北洋军阀吴佩孚,他是1924年9月8日《时代》的封面人物。《时代》刊发的文章主要是赞美他的,强调吴佩孚是“中国的风云人物”,在其照片下面还有两行解说文字:“GENERAL WU(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常胜将军”吴佩孚

  吴佩孚,字子玉,汉族,1874年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籍江苏常州。父亲吴可成依靠祖上传下的“安香”杂货店维持生活。1880年,6岁的吴佩孚被父亲送到私塾就读,很受老师器重。不幸的是,在其16岁的时候,吴佩孚的父亲因病去世,家境日渐衰落,于是他便去了蓬莱水师营当学兵。

  1896年,吴佩孚高中登州府(今山东蓬莱)丙申科第三名秀才。悲剧的是秀才这个功名有了还不足一年,就在1897年秋的时候,吴佩孚因掀翻鸦片台、指责男女同台演戏,被革去了秀才功名。随后,他辗转来到了北京。

  1898年春,吴佩孚得到堂兄吴亮孚资助,入聂士成的武卫军当兵。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1906年,吴佩孚出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吴佩孚仍然选择在曹锟手下任职。1916年1月,西南护国军开始兴起,吴佩孚跟随曹锟入川作战,被提拔为旅长。1917年7月,张勋制造复辟帝制的闹剧时,吴佩孚随曹锟参加“讨逆军”,任西路军前敌总指挥。当时身为大总统的黎元洪躲入外国使馆避难,此时的副总统冯国璋代理大总统一职,并且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不得不依法行事,将大总统的宝座还给黎元洪。此时,北洋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及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两派基本形成。

  后来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一派坚持武力政策,要对南方用兵;而冯国璋想离京出逃,却不想在安徽蚌埠被人拦住了,只得回京。而此时的皖系政客已建立“安福俱乐部”(即段祺瑞一手建立的“安福国会”),并计划选举新的总统。冯国璋自知当选的希望比较小,便于1918年8月通电辞职,并且于1919年返回故乡河北河间。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没过多久,因病去世。

  冯国璋一死,身为其嫡系的曹锟和吴佩孚自然而然地成为北洋直系的大哥,但是直系和皖系两个帮派的矛盾并没有随着冯国璋的驾鹤西去而化解。最终矛盾激化,两个帮派为了争权开始决斗。1920年7月,吴佩孚出任“讨贼军”前敌总司令,此时北洋军阀的另一派系奉系也不甘寂寞过来帮助直系。战争结果可想而知,直、奉两系打败了皖系,迫使段祺瑞下台。这一战不仅成就了直、奉两系,更加成就了吴佩孚。吴佩孚因为这场战争而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

  为什么是吴佩孚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后来,直系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了1922年初,昔日一起谋事的战友为了争得政权决定兵戎相见。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常胜将军”的称号看来真不是浪得虚名,战争以直系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吴佩孚可谓是春风得意。1923年4月,吴佩孚在洛阳大办其五十大寿,各省军政要员前往贺寿的有700多人。连康有为也发来贺电,还送了一副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这副寿联把吴佩孚当时春风得意、不可一世的样子描绘得相当形象。

  《时代》杂志选吴佩孚做封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江浙战争。由于春风得意、趾高气扬的吴佩孚极力推行直系的武力统一政策,引起各地军阀的不满,纷纷以“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相抵制,并形成了奉、粤、皖反直三角同盟。1924年9月,江浙战争(又称甲子兵灾)开始上演,因为这场战争是直系江苏督军齐燮元与皖系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所以又称齐卢战争。实际上,这次战争是直系军阀与反直系军阀势力之间的一次重大较量。

  正是由于当时的《时代》杂志关注中国的这一战事,自然而然地就不得不提最强派系的老大。虽然当时表面上看直系的老大是曹锟,但是论才干和威望,目光短浅且虚荣的曹锟,绝对难以和吴佩孚相提并论,这也恰恰是《时代》杂志为什么选择吴佩孚而不是曹锟的原因。

  吴佩孚的另一面

  吴佩孚作为军阀虽不可一世,但其尚有可圈可点之处,单是他所恪守的“四不”原则,就值得人们敬佩,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留洋、不走租界。最难能可贵的是,吴佩孚坚决不和日本人合作,即便日本人开出的条件再好,也不愿靠当汉奸续享荣华富贵。吴佩孚不仅不与日本人合作,在一些公开场合还会发表反对日本侵略的演说。董必武对吴佩孚这种恪守原则、保持血性的举动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据说吴佩孚为了让日本人打消收买他的念头,曾带领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到一个房间里面,屋里放着一口棺材,棺材前立一牌位,上书:“孚威上将之灵位”,旁边还有未填日期的一行字“中华民国二十年×月×日”。吴佩孚的意思很直白,就是让日本人明白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别想让他当汉奸。

  1939年11月,吴佩孚因吃羊肉馅饺子被骨屑伤了牙齿(另一说法是吃晚饭时,不小心吃到一颗石子),之后感染。日本特务川本芳太郎介绍一个日本医生为他治疗,但未痊愈,并于当年底去世。有人认为是日本牙医受命于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谋杀了吴佩孚,大多数人普遍认可这一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吴佩孚死后,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汉奸政权,甚至连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纪念这个始终不肯屈服于他们的“中国最强者”,而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志哀。

  抗战胜利后,为表彰其能保持晚节,当时的国民政府更是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认为他“沦陷时期,忠贞不屈,大义凛然,为国殒殁”,并且成立治丧委员会,对其予以厚葬。这也算是对吴佩孚最大的肯定吧。(张溥杰,本文节选自《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该书已由新华出版社于2014年4月出版)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杨馥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民国百变刺客:曾参与刺杀汪精卫 后加入共产党
·项英之女项苏云:曾被父亲问“你叫什么”
·海军名将黄文田:马口之战遏制日军突进势头
·郁达夫南洋最后岁月:身处险境 重压下仍豪爽
·彭德怀曾赴农村调查:浮夸风等伤了农民的元气
·秋收起义毛泽东被捕后智用几十块钱脱险
·蒋介石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 曾高呼6次
·张骞第65代孙:张骞的后人绝大部分是农民
·第一代罗马国王率单身汉抢新娘 追随者身份可疑
·唐朝义净法师只身前往印度取经:海上漂泊8个月
·慈禧曾因忌听"羊"字禁止在宫中演出《苏武牧羊》
·南宋梁红玉韩世忠抗金 用淮扬菜助宋军度饥荒
·董必武看演出不计较座位:谦逊大度不以身份压人
·古宅"太史第"仅剩外沿框架 孙中山曾是座上客(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