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热点 文化热点文章
故人已逝音容永存:山东家乡父老怀念大师任继愈
华夏经纬网   2009-07-13 13:12:24   
字号:

    中新社山东平原七月十二日电 题:故人已逝 音容永存

  ——家乡父老乡亲怀念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作者 相子瑞

  七月十一日四时三十分,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享年九十三岁。消息传来,任继愈先生的家乡山东省平原县的父老乡亲沉痛万分。人们在悼念这位一生做事低调、治学严谨的国学大师的同时,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呈现在父老乡亲的眼前。

  国学大师 认真严谨

  任继愈先生一九一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北任村,自幼远离故土。任老先生身在北京,多年来却一直关心家乡各项事业发展。平原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庆民告诉笔者,任老先生心中装着国家大事,在一些小事上也非常认真、严谨。二00四年十月,任老向平原县图书馆捐赠了一套山西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的系列丛书,事后发现缺少一本赵树理先生的《三里湾》,任老先生非常仔细地把这本《三里湾》用塑料布封好,又用牛皮纸包装好寄给刘庆民。

  任老在信里写道,那套丛书捐出后,发现少了一本《三里湾》,现寄给你,让刘庆民一定要给县图书馆的同志讲清楚,把这本书加进那套丛书里。“一个国学大师,做人做事做到这个份上,很是令人感动!”刘庆民说。

  二00二年七月,由平原县搜集整理编辑的《刘备在平原》正式出版,县领导给任继愈先生寄去几本。任老收到后,非常认真地看了,然后给刘庆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书收到,未及细看,初步浏览了一下,二十一至二十三页、九十一至一百0二页都没有标点,读者可能看起来不方便,以后再版,可以补标点。八十二页第七行第七字‘尺’字应为‘尸’字。”看了这封信,刘庆民十分感动,一个大学问家,对县里编的这部书读得如此仔细,并指出从书中发现的问题,使大家深受感动和震撼。

  处事低调 不搞特殊

  平原县政协原副主席宋延广告诉笔者,他曾经几次到北京探望任继愈先生,而让他感觉最难忘的则是为任继愈立铜像之事。任继愈毕业于平原一中,是学校历届学生中的佼佼者。二00五年,宋延广和平原一中校长赵桂军策划在平原一中校园内给任继愈先生塑一座铜像,以激励广大学生。有了这个想法后,宋延广便提前给任继愈写了一封信。后来,他和赵桂军专程到北京看望任继愈,期间问起此事,任继愈先生说已经收到此信,但他态度明确地说:“这个铜像最好不要搞,请你们尊重我的意见。”

  任继愈先生没同意塑像,宋延广并没有感到意外。接着,他们又提出另外一个想法,想在校园内建一个著名校友展览室,把任继愈先生的事迹收入其中。听到这个想法后,任继愈先生肯定地说“这个事情可以搞”。但他接着说:“我想提一个意见,那就是把我们所有的校友都纳进来,不管是什么地位、什么职务,哪怕他是一个农民,一个企业的职工,也应该吸纳进来,因为他同样为社会做了贡献。”

  故人已去 音容永存

  平原县图书馆馆长迟庆元告诉笔者,早在去年七月份他就知道了任老先生的病情,县领导多次到北京看望老人。病中的任老先生还关注着家乡的变化。迟庆元说,任老先生自二00四年开始向家乡无偿捐献个人藏书,至今已达七千余册,其中《十三经注疏》、《西学基本经典》、《中国佛教经典》、《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都属于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史资料。二00七年,任老先生更是将自己珍藏六十多年的古籍《钦定全唐文》捐赠给平原图书馆,丰富了图书馆馆藏。

  任继愈的堂侄任万平经营着一家酿造公司,当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时,他悲痛万分。任万平告诉笔者,自己每年都多次到北京看望老人,每次老人问的最多的就是家乡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任万平在经营企业之后,老人常告诫他要以诚经商,以德经营,以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二00一年公司百年庆典之际,任老先生欣然题词:“义利并存,守义则久。”

  平原一中原校长、现任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宋庆泽得知任继愈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他说,“任老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一九九五年,到滕州参加完学术交流会的任继愈老先生回到离别了几十年的平原一中参观,见到家乡和母校的巨大变化,任老先生非常激动。在平原一中七十周年校庆大会上,面对老校友和四千多名师生,任继愈老先生发表了即兴讲话,激励学生要“节约”“励志”“自强”。任老先生的发言给了母校的师生们很大的鼓舞。(完)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