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热点 文化热点文章
季羡林携弟子破解永乐大钟神秘梵文
华夏经纬网   2009-07-13 12:43:02   
字号:

    2007年,北京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上百种梵文咒语被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和他的得意弟子破解。

    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是我国东方学的开拓者、领路人和世界上极少数通晓梵文的著名学者之一,他的八大弟子同样是梵文方面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根据季羡林老先生和他的弟子考证、分析,“钟王”上的梵文咒语应属蓝蹉(蓝蹉为尼泊尔语译音)体梵文,也即是一种拼音式的古印度文字和用这种文字表述的一种佛教教义、规范。它兴起于11世纪的南印度,传播于北印度和孟加拉、克什米尔等地。它在印度本国并不流行。但自13世纪经尼泊尔传入我国后却大行其道,尤其在我国古代西藏佛教中,蓝蹉体梵文咒语被敬如天书。

    按季羡林老先生的弟子介绍,“钟王”上的梵文咒语大致分种子字、曼荼罗、荼罗尼三部分,各表示一些特殊的经文、教义、规范。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