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热点 文化热点文章
惜墨如金的季羡林曾为皖绩溪、休宁两县六次题字
华夏经纬网   2009-07-13 12:35:48   
字号:

    惜墨如金的季羡林很少给人题字,但在晚年,他却接连为同属古徽州的绩溪、休宁两县六次题字。随着季老的离世,这六幅题字显得更为珍贵。而引来季羡林六献墨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对季老有知遇之恩的徽州人胡适。

    墨香仍留存

    2006年7月9日上午,“中国第一状元县”黄山市休宁县状元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受国学大师季羡林委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志攀向休宁赠送了季老的两部新著《阅尽沧桑》和《故乡明月》,同时还有季老为休宁重修的百年书院——“海阳书院”亲笔撰写的题词。第二天上午,吴志攀一行又来到同属古徽州的宣城市绩溪县,他们除了为绩溪县带来了季老手书的“徽州”二字和一幅季老手录的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

    半年后的2007年春节前夕,应休宁县之请,季羡林先生再度挥毫,为休宁写下了“海阳纪事”、“状元阁”、“文化塑县”的题词,并委托回家过春节的休宁籍北大学生吴子桐送回。

    休宁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季老“海阳书院”和“状元阁”的题字已经被制作成匾额,和海阳书院、状元阁一起成为当地一道文化风景,而“海阳纪事”四字本为当地编撰的书的书名,“很遗憾,这本书现在还没有出版发行,但这四个字现在显得更为珍贵了”。

    憾未到绩溪

    季羡林为何如此钟情古徽州,向绩溪、休宁两县赠书并题下六幅墨宝?休宁籍北大学生吴子桐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都是因为一个绩溪人——胡适。吴子桐介绍,胡适对季羡林有知遇之恩。 1946年,季羡林从德国留学回国后,经陈寅恪介绍到胡适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任教。胡适对季羡林非常赏识,在季羡林被聘为副教授十天后,就擢升其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吴子桐介绍,季羡林对胡适也很敬重,顶住压力为胡适的正名做了很多工作。 1999年,季羡林不顾近90岁的高龄,专程远赴台湾拜谒胡适墓,并撰写了《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一文,文中写道:“中国古代有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摔琴的故事,又有许多在至友墓前焚稿的故事。按照这个旧理,我应当把我那新出齐了的《文集》搬到适之先生墓前焚掉,算是向他汇报我毕生科学研究的成果。 ”

    吴子桐在北大读书期间拜会过季羡林,并和季老聊过自己是安徽人。季羡林听后很高兴,说自己多年的夙愿就是到老校长胡适的家乡去看一看,但由于年事已高,不能成行,希望北大的学生能代他为胡适故居送一个花篮。(新安晚报  黄俊军、刘中礼)

    季羡林手书牌匾赠两高考状元

    7月8日上午,2009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状元刘庭梅、宁少阳在国子监举行成人礼。两位状元收到了一份珍贵贺礼:季羡林先生亲笔题词的两块牌匾“天道酬勤”和“至德要道”。

    宁少阳的母亲牛爱华昨天告诉记者,他们得知季老去世的消息后,委托国子监向季老的家属致以深切的哀悼。她说,他们已将季老的题字珍藏,作为对孩子永久的勉励。

华夏经纬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