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09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近日揭榜,名单依旧延续前三届的方式,公布了前25位作家名单及版税情况。 犹记2008年的作家富豪榜公布时,陕西网友震惊而愤怒,因为陕籍作家贾平凹和陈忠实都没有上榜,而贾平凹当时刚刚凭《秦腔》而荣获茅盾文学奖。贾平凹、陈忠实今年依然未能上榜。这难道意味着,这个作家富豪榜,已经和主流文学的经典写作时代分野了?详细
声音
★入榜作家不买账
郑渊洁(童话大王,著有《皮皮鲁和鲁西西》等)
郑渊洁手机关机、座机无人接听,郑渊洁的密友、出版人L说:“郑渊洁不愿意就此接受采访,他希望这件事尽快平息,枪打出头鸟嘛。”
郭敬明(80后作家及出版人,《最小说》主编,著有《幻城》、《小时代》等)
“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作家排行榜的事。” “09年未有新作出版还能占据亚军很惊讶。”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著有《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
“作家收入究竟是多少,只有税务局才最清楚。” “每年年底,我很害怕听到作家榜单的事,太烦人了!”
钱文忠(《百家讲坛》嘉宾 著有《三字经》等)
“这是对作家的嘲讽,这点钱也算是富豪?叫作家收入榜还差不多。”“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众多出版社冷对待
魔铁图书旗下有当年明月、安意如、麦家三位作家入榜,其营销总监浦军介绍,现在业内公认的权威数据只有“开卷图书”提供的图书零售数字,而具体印数和版税收入只有出版社和作家本人知道,但吴怀尧从没和魔铁联系过。
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也质疑该榜没有公信力,并举例该社2009年最畅销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行80万册,作者尹建莉版税收入达300多万元,但并没有入榜。
★刺痛了读者的眼球
在晒这晒那成为时尚的现实语境下,晒晒作家的收入并无不可。然当晒出一个个腰缠万贯的作家时,又莫免令人咋舌。
争议一:大众娱乐=权威发布?
★关于“作家富豪榜”
创始人:吴怀尧,一个很拗口的名字,却有着惊人的力量。因为2006年制作的中国作家富豪榜而浮出水面。一个高二就退学闯北京的湖北新青年吴怀尧已经把自媒体这个名词运用的风声水起。详细
中国作家富豪榜历届榜单对比
第一届:2006年12月16日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次发布,06年对中国作家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先是韩白论战、先锋作家洪峰挂牌乞讨,接着诗人叶匡政在网上炮轰“中国作家死了”,中国作家究竟怎么了,中国作家貌似呈现出贫富两极分化。
第二届:2007年11月6中国作家富豪榜再次发布!其中排在榜首的居然是当时大家骂声一片的郭敬明,或许富豪榜的发布会引发万人争议,但有争议毕竟是是好事,它意味着商业时代的到来,置身其中的我们无法拒绝和漠视———不管你愿不意愿意,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
第三届:2008年11月2日中国作家富豪榜再次发布!年初雪灾、汶川地震、南方洪涝、北京奥运、神七飞天,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大悲大喜之后,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2008年渐近尾声。在这样一个饱受痛苦也经历幸福的特殊年度,我们没有忘记作家群落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落。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再次发布,或许仍会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引发众口沸腾。但是我们最希望和企盼的,是所有的同胞都能远离哀愁,幸福平安。
第四届:关于今年的作家首富一年拿到两千万版税,制榜人吴怀尧觉得这个数目比起娱乐明星的收入来说还不算大。他希望更多的作家先富起来,作家们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必活得那么卑贱又没安全感。
★榜单数据缺乏可靠来源
这个榜单遭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主要原因是该榜数据来源非常不规范。
根据《中国作家榜制榜说明》所述,该榜统计方法为“发行册数×定价×版税率”。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某些出版社少报、虚报发行册数或是码洋的现象普遍,实际数据已经成为一个秘密。作家富豪榜制榜所用统计方法显然缺乏准确性,吴怀尧也承认,本年度作家富豪榜相关数据调查从8月底展开,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无法把作者所有版本的印数统计出来。详细
★作家富豪排行榜是场“阴谋”
虽然制榜人吴怀尧信誓旦旦,不遗余力开诚布公地展示这个那个数据,声称自己绝对权威,但千万别忘了,去年“作家富豪榜”被曝炮制黑幕的遗毒还像浮尘一样飘渺着。更关键的是,面对排行榜,像郭敬明这样的“大腕”都声称“我自己都不知道赚了多少”,那作为外人的吴大仙,咋会搞得那么清楚那么彻底?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游戏,将作家钱包娱乐化曝光,完全是寂寞在唱歌。所以说,排行榜排的不仅是名次,更是寂寞。详细
钱文忠在他的博文中称,自己是“被上榜”了,“怎么也算不出500万的收入”,并笑着要记者“谁出的数据找谁要依据”。
★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家富豪榜的"弦外音"
此次作家富豪榜的揭晓,着实上演了一出醉之意不在酒的好戏。它的意旨更真实地体现在:倡导一种价值标准、提出一种新的销售设想以及对一个群体的关注。
作家富豪榜能被推出并高调亮相,是整个文学审美变化下的需求。公众审美趣味对噱头的偏爱,对“打破崇高”的反感,成了榜单滋生的土壤。详细

★作家富豪榜给文化一条红尘路
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在当时成就了洛阳纸贵佳话。现在,《三都赋》依然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还有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王勃,在南昌一气呵成《腾王阁序》,现在还不照样是文学经典?白居易的诗够不朽够经典吧,而当年白先生在长安时也是比易中天还要流行的“诗人明星”,他写诗不仅追求“妇孺皆知”,甚至被长安街头的浮浪子弟刺在身上。也说不定,当下这些上榜作家的某部现在流行的作品,就不会成为未来传世的经典。
只要作品符合人学的审美趣味,只要文学是红尘白浪的典型艺术化描摹,文学就能兴于时传于世。详细
争议二:作家=富豪?
观点pk
★支持:卖文为生者需"体面"
制榜人吴怀尧所说,“希望更多的作家先富起来,作家们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必活得那么卑贱又没安全感。 ”
所谓“作家富豪”,是作家所获版税衡量的结果,但这些版税数额,可能与“富豪”一词还相距甚远。 讨论作家富豪榜,最好先放弃“作家”与“富豪”这两个概念的视觉冲击,而将目光锁定在靠文字为生者的生存现状上。他们的生存现状,某种程度上正反映着当前文化产业中的分配机制,以及大众文化的消费现状。
总之,作家应当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程度的体面生活。如果我们总是将“举家食粥酒常赊”当作文学的美谈,那倒证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文化衰败的环境中。详细
作家有权获得财富
郭敬明表示,“从诗人李白、杜甫到现在的小说家,作家就是一个最受人尊敬的行业。但大家一直觉得作家就应该是两袖清风、很寒酸、不在乎身外之物。为什么大家会对作家有这样的要求,一方面尊敬他们创造了那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又不允许他们去享受物质生活。他们就活该受苦、活该受穷?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理论。我觉得尊重作家、尊重文人,那就应该承认他们有获得财富的权利。”详细
★反对:
作家富豪榜嬉皮笑脸向钱冲
市场经济之下,作家只要能写出名作,有朝一日弄个诺贝尔文学奖回来,既挣人民币又捞外币,有何不可?不过,纵览目下榜单里的富豪作家们,希望总不免被失望所取代,它让人担忧的是,如果作家的价值仅靠一串数字钞票来衡量,那么“中国作家就真的要死光了”。详细
★现状:作家收入两极分化严重
作为万榕书业的老总,路金波旗下有三位作家入榜:饶雪漫、韩寒和安意如。其中最有趣的是韩寒,2007年他以380万的年收入排行第十三名,今年仍是380万,却排到了第八。“这正是今年作家富豪榜的一大特点:作家收入的两极分化严重。”
“儿童文学每年都很火,但郑渊洁今年超过了郭敬明,不太可信,可能郑渊洁的收入统计有水分。”详细
在榜单公布后,细心的人们又大呼这是中国“贫富差距最大的富豪榜”。确实言之有理。“首富”郑渊洁赚了2000万版税,而上榜的最后一名,第25名的于丹只有100万。这是因为作家的品牌效应越来越被读者认可。于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现象,在中国作家当中将长久延续下去。
争议三:儿童作家火速上榜=小孩钱好赚?
★儿童文学作家崛起 金融危机+甲流=推手?
吴怀尧认为,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不少家长选择给孩子购书,以此减少他们假期外出和户外活动。他说,从今年国内的主要图书销售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销量最好的图书类别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少儿、文学、生活。其中,少儿图书销量遥遥领先,其增长率明显高于图书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至于榜单公布的版税数字是否靠谱?他认为,这些数目比起娱乐明星的收入来说,还不算大。
★低龄图书富豪榜
少小凿壁老大废,一入江湖岁月催。忙掏腰包购童书,捧得作者上榜来。
中国作家富豪榜前3名显阅读悲哀!
作家蔡骏表示,国外除了哈利波特暮光之城这样的特例以外,最畅销的作家基本上以成年人读者为主,他们畅销书榜单上的作家,主要还是斯蒂芬金丹布朗这些人,日本则是司马辽太郎村上春树以及推理小说们,郭敬明现象也只能出现在中国这样的成年人不读书的文化落后国家。 假设,中国的20岁到40岁的人群,其中有10%的人可以每个月买一本书,我相信这个榜单的排名顺序就将完全改变,前20位的整体收入水平,也会至少提高十倍。详细
★儿童文学越来越火
在榜单前10名中,正统的儿童文学家就有第一名的郑渊洁、第三名的杨红樱(1200万版税)和第6名的饶雪漫(600万版税)。如果再加上作品专门写给低年级女学生看的第二名的郭敬明(1700万版税),和读者定位高年级学生的第八名韩寒(380万版税),那么前10名就有5位是靠孩子吃饭的。他们一年就从孩子(当然包括家长)那里得到了5880万那样的天价版税。详细
郑渊洁、杨红樱两位儿童作家的收入连续三年来只增不减,且增幅巨大,可以看出儿童文学市场对优秀作品的需求有多么饥渴。儿童文学正在酝酿美好的未来。详细
争议四:不懂诗歌=没有文化?
“诗人就潜伏在你身边”的年度主题,成为大众话题。
吴怀尧是玩了一个“悲情”把戏或者说是苦肉计,发掘出“潜伏”已久的四位诗人的故事。从这种暗藏悲情的叙事中,我们看到这位诗人的生存状态。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尴尬局面:诗歌,乃至文学,已经被挤压到生活空间的边缘了,取而代之的是股票、明星绯闻、影视大片,或者披着文学皮的性爱、下半身等。也只能依靠诺奖、富豪榜这个几乎成为噱头的话题一年来一次爆炒,来吸引人们对文学的注意。详细
★不懂诗歌就是没文化
世上只有一种作家:会写诗的作家,因为只有把诗歌写好的人,才配去做作家。而不会写诗也不愿读诗的人,只配叫写字师傅,他们可以去言情,去恐怖,去侦探,去八卦,去故事大王,去卖字商家,去琼瑶奶奶,去金庸大侠。他们前途更广阔,道路更光明。但我不认为他们是作家。我以为,连诗歌都不懂的人,就是没文化。详细
★真正关注的是这个群体:诗人潜伏在商业时代
人们的目光往往粘滞于华丽的表象,却忽视了财富与地位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怀。“潜伏诗人”的新发现让我们知道,恰恰是诗歌的力量让他们卓立于同行。然而,这一力量是隐秘的,贫乏的年代,诗歌的万丈光芒是看不见的。因为看不见,更多的真相被喧嚣声遮蔽。
诗歌被遗忘,诗人成为潜伏者。这是诗人的不幸,还是时代的不幸?详细
争议“作家富豪榜”求解药
★病因:“唯财是举”谁还读书?
支撑起中国读书市场的主要读者群体,倘以货币化作为计量依据,青少年就几乎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青少年爱读书,这的确让人欣慰,但这同时却也抛出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当下的图书市场,除了青少年,究竟还有多少人在读书?详细
作品价值不在版税多少
文学批评家白桦指出,排行榜只能算商业行为,忽视了图书所应具有的文化积累、文明传播等精神价值。作家的价值和作品的艺术质量不该由印数和版税来体现。
★问诊: “一字千金”与文化软实力
与司马相如的“一字千金”相比,以2000万的年收入荣登榜首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真乃小菜一碟。再横向比较一下,《福布斯》曾预测,等到《哈利•波特》 7册图书及7部电影全部完成之后,罗琳的最终个人财富有可能达到100亿美元。“中国作家富豪榜”区区几千万的财富数额太寒碜了。
熟悉《史记》的人都知道另一种“一字千金”,吕不韦曾把《吕氏春秋》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种胸襟和做派,就是重视人文、重视知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大国气度。大国的崛起说到底是文化的崛起,如果说有朝一日“一字千金”的时代到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何愁不强大,中华民族何愁不崛起?详细
★中国文坛不能空有“富豪”没有“文豪”
“富豪榜”的出台象征着中国的文人不再“穷酸”,说明了作家这个职业不但能够脱贫还能致富。但是作家们是脱贫了,但是文坛却显得越来越寒酸。我们每年可以产生很多的畅销书、畅销书作家以及作家富豪,但是我们却一直没有一部足以震撼中国文坛的作品,没有一个敢领中国文坛风气之先的文学大师。
中国的文坛如果仅仅只造“富豪作家”,并以此来衡量一名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这是荒谬的。要改变中国文坛目前这种万马齐喑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更多的“文豪”涌现出来。哪怕一部作品、一位文豪,对于有些青黄不接的中国文坛来讲,都是一场及时雨,其意义比十个榜单还要重大。详细
编辑:王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