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观察
“女学热”悄然兴起:是智慧课堂还是愚民教育
华夏经纬网   2014-09-22 11:01:13   
字号: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最近全国多个城市兴起了“女学热”,“女学”班授课地点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海南……支持者认为,“女学”告诉女性提高自我修养、用心感受他人需求、运用智慧经营好家庭,有助于化解那些因过分强调“自我”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反对者则认为,“女学”是愚民教育,早已过时,应当大力提倡女性的个性解放。 

  “女学”课堂为什么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形式多样的“女学”课堂,有传统私塾,也有公益学校,其运营资金多来自基金会、企业、高校,一些“女学”课堂甚至还有政府背景。

  记者在深圳唯特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女学”课堂了解到,这是一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电子化工高新技术企业。在“打工妹”聚集的深圳,不少“打工妹”遭遇情感、家庭危机,甚至沦为第三者,饱受未婚先孕、堕胎等痛苦。

  课程负责人说,为了帮助“打工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唯特偶公司开始在企业内部定期开设传统文化课堂;今年初开始,公司每月开展一期“女学”课堂,邀请传统文化老师前来授课,每次课程7天,封闭式教学,食宿全免。该负责人说,封闭式教学是为了保证学员的“心不要往外散”,真正静下心来学习。

  据悉,目前唯特偶公司的“女学”学员已不再局限于“打工妹”群体,一些女企业家、大学生、公务员甚至大学教授都慕名前来。

  在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记者了解到,国学馆的“女德”班每年12期,每期约50人,需提前一个月报名、确认后录取,也是食宿全免。据主办方介绍,由于报名的人很多,名额紧俏。

  今年刚在深圳参加了“女学”课程的公务员茜子说,当前很多家庭遭遇婚姻危机,原因虽然千千万万,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庭成员没有合理分工并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造成互相之间角色错位。“现在各个行业都需要技能上岗证,但唯独结婚没有‘上岗证’、养孩子没有‘育儿证’,因此难免不专业”。

  “女学”都学什么?

  记者了解到,多个“女学”班都引用了民国教育家王凤仪的“善人道”。其中“妻子道”这样写道:“女人要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姑娘道”这样写道:“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

  《朱子治家格言》也被多个“女学”课堂列入教材,很多“女学”学员都会背诵“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有人质疑“女学”是“洗脑”,对此,东莞蒙正国学馆馆长黄城回应说:“让圣贤洗脑,就愈圣贤;让企业家洗脑,你就是企业家。”

  “女学热”利于和谐

  还是逆潮而动?

  对于“女学热”,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女学”强调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值得肯定。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压力增大,期待有个温馨的家,一个贤良的妻子成为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认为,“女学热”反映了部分人对“男权社会”的留恋,是一种倒退。“现在社会变迁得比较厉害,社会开始‘不那么男权’了,有些人可能会比较留恋,所以逆潮而动,兴起了‘女学热’。”

  不少学习“女学”的学员也告诉记者,要想真正实现家庭和谐,单靠“女学”是不够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丈夫有“丈夫道”,妻子有“妻子道”,婆婆有“婆婆道”,媳妇有“媳妇道”,只有大家都形成共识、坚守自己的“道”,才能真正实现“家和万事兴”。(贵阳日报)

 

责任编辑:袁丹华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评论: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评论:旅游文明需不断涵养
·慎用“劣迹艺人”是提醒也是督促
·评论:媒体从业者须守住应有底线
·评论:“悬疑新闻”万万要不得
·评论:什么样的“劣迹”艺人该被封杀?
·评论:网络“诗歌热”欠缺什么?
·评论:谨防导演性丑闻造成二次污染
·提笔错字连篇 丢了传统根脉?
·文化不能只供“一笑而过”
·流行语入词典展现文化包容性
·姜昆:文艺评论莫被利益绑架
·评冰书挑战:让读书成为一件有温度的事
·“今日头条”引发争论 网络时代盗版维权界线模糊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