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观察
《岳阳楼记》是滕子京写?
华夏经纬网   2009-12-22 11:15:43   
字号:

    “《岳阳楼记》作者是滕子京而非范仲淹,国人已被他俩合伙欺骗了近千年,绝不能再让他俩给继续忽悠下去了!”在湖南作家张一一近日出版的《炒作学》一书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俨然就成了“炒作大师”,张一一还“讨骂”地指出,传诵近千年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作者实为滕子京”,此言一出,网友叫骂之声不绝于耳。

  《岳阳楼记》作者是滕子京?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以“忧乐二字关情”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可以说是代代相传脍炙人口,作者范仲淹被认为是封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一千年来一直被历代百姓所讴歌和赞颂。然而,曾因撰写“丑陋地理志”系列备受争议的湖南籍青年作家张一一近日公然向古人发难,在其新近出版的《炒作学》一书中历数司马相如、陈子昂、李白、范仲淹、金圣叹等我国古代文坛大家都是“靠炒作起家”,并振振有词引经据典指出“《岳阳楼记》作者并非范仲淹而是滕子京”,一石激起千层浪,顿使全国网友和学术界一片哗然。

  在《滕子京借范仲淹炒<岳阳楼记>》一文中,张一一指出,在写《岳阳楼记》之前,范仲淹从不曾亲身到过岳阳楼,而仅凭传说中滕子京给寄过去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和前人有关岳阳楼的一些诗文等间接的二手三手材料,“范仲淹断断没有办法隔靴搔痒闭门造车,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千古雄文”。

  张一一在该文中还“借今喻古”指出,范仲淹“托名”《岳阳楼记》的情形,其实类似于现在看到的许多署名名家所作的序言或评论之类,“都是出版社和书商这边找托儿以名家的口吻写好,发给所谓名家确认下,如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只需奉上几瓶浏阳河或是几条芙蓉王,所谓名家便会慨然应允署上自己的大名。”

  历史上的滕子京并非廉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在《岳阳楼记》的开篇,就不难看到一个果敢练达、勤政爱民的“能臣廉吏”形象,但张一一却认为“这恰恰是滕子京的奸猾之处,“这一千年以来,我们都被他给骗了”。

  张一一在《滕子京借范仲淹炒<岳阳楼记>》一文中旁征博引《宋史》和司马光《涑水纪闻》指出,滕子京之所以会被贬谪到巴陵郡(今湖南岳阳),是因为他在做泾州知府期间贪污公款16万贯(古代一千钱为一贯),而滕子京之所以要“重修岳阳楼”,也不过是为了“抓收入”和搞“形象工程”的一种方略,“这一回,他又如愿以偿地赚得盆满钵满”。

  张一一在文章认为,署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表(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后没几日,同年秋,滕子京便被调任时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作知府,“这就不难看出《岳阳楼记》的公关作用,滕子京最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那11个字,这是他唯一想传递给朝廷的有效信息和真实动机,只是后人不知就里,反而围绕‘忧乐’二字大做文章,反倒让托儿范仲淹给出名了,这可能是滕子京当初万万没有料想到的。”

  该篇文章还振振有词指出,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 滕子京既然能高中进士这一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功名,证明他的文采一定不错,具备写出《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的基本条件,只是他为了吹嘘自己的政绩,不适合用自己的名字发表,只好忍痛割爱让名气更大声望更高的好友范仲淹捡个便宜了。”

  文化名人“被恶搞”现状堪忧

  对于近年以来孔子、屈原、杜甫、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屡遭恶搞的现状,不少专家学者都表示出自己的担忧,“文化本身应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领域,像孔子、李白、苏轼、范仲淹等人都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恶搞他们既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也不利于优秀文明成果的传承和发展,这种风气绝不应该得到提倡和滋长。”

  网友“不肖生”表示,张一一既为所谓作家,就理应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而不应该和一般网友一般哗众取宠,张一一炮轰滕子京借范仲淹“炒作”其动机很可能是为他的新书《炒作学》炒作,狼子野心;而网友“一米阳光”则表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历史”并不一定都完全值得采信,如果所有人一味沉醉在对历史文化名人的盲目崇拜和过分追捧里,那么我们的文化就不会有发展,社会也很难有进步,不管《岳阳楼记》的作者到底是滕子京抑或范仲淹,至少张一一提出质疑的勇气可嘉,有利于促进思想的争鸣和文化的繁荣。

  记者 汤红辉 实习生 姚冶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