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千岁国槐被大风吹"断臂" 将修补树洞、安装立柱(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7-17 10:55:32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1500岁高龄的国槐受重伤“断臂”洛阳市林业局供图

  因“身体”虚弱,且大风天气,14日晚上,洛阳一株1500年树龄的国槐身受重伤“断臂”。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洛阳东方今典花样年华小区外,见到了这棵国槐,洛阳市洛龙区林业局工作人员已经为它制定了紧急“手术”方案。

  现场

  1500岁古树“弱不禁风”,一侧树干被刮断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这棵受伤的国家一级古树国槐,它的四周有一圈铁栏杆护着,粗大的身形足得两个人合抱,树叶茂盛,且西侧的树皮已消失,北侧则露出一个大洞,里面完全空掉,一粗约60厘米的树干断掉,“骑”在铁栏杆上。树干西侧挂着它的“身份证”简介——编码“豫C5054”,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旁边立的牌子显示:“国槐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2008年,为保护这株千年古树,东方今典楼体整体南移5米,并对濒临枯死的树木进行树洞填充等保护措施。”

  “14日晚上9点的时候,听到一声咔嚓的巨响,出来就看到古树一侧的树干断下来了。”国槐南侧的一家超市老板告诉记者,当晚还有辆私家车停在树下,正好被砸到,幸亏没有人员受伤。据他介绍,国槐断下的树干部分约占整棵树树干的六分之一,但树冠部分却相当于整棵树的一半。

  昨日下午,洛龙区农林专家高国亮来到现场详细查看古树受伤情况,并制定抢救方案。他分析,由于古树之前就树干中空,已经衰老,估计承受不了14日晚上的大风,就被刮断了。

  据悉,附近的东方今典小区是该树的养护单位,该小区物业部负责人表示,为不影响交通,他们将尽快清理掉落的树枝。

  抢救

  修补树洞、安装立柱等,古树“手术”方案已制定

  据悉,洛龙区农林局专家现场查看后,已制定了针对这棵千年国槐的“手术”方案。由于北边大枝折断已造成树体重心向南倾斜,加之树干中心木质枯朽,南部大枝着力点不牢,所以第一步就是先制定人工支柱扶助,稳定树体重心。“下一步东方今典物业部将按照抢救方案,对古树进行修补树洞,安装立柱、打树箍等,防止古树进一步倾斜或倒伏,并确保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古树安全。”洛阳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申艳梅说。

  记者了解到,洛阳古树名木的“保护伞”——《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经洛阳市人大审议通过,现已提交省人大。它对古树的管护范围做出了明确划分,其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古树名木发生病虫害或者遭受自然损害、人为损害,出现明显衰弱、濒危或者死亡症状的,养护单位或者养护人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县(市、区)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记入古树名木图文数据档案。

  申艳梅提醒,衰老特征明显的百年以上古树,在恶劣天气影响下,易出现断枝、劈裂,甚至折断倒伏等现象。如遇雷电天气,建议广大巿民尤其是小朋友不要在大树下避雨或玩耍;不要在树冠垂直投影五米范围内停车、堆放物品;尤其是农村旷野等空旷地带,古树易遭受雷击,村民应注意人身安全。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中法志愿者共修缮贵州百年民居"金家院子"(图)
·多处传统古建遭异地迁建:有整体保护 有水土不服(组图)
·山西古戏台藏身广东豪宅 专家:文化灵魂已荡然无存(图)
·"百年举人屋"被拆 文化局:因多次改建已不属文物保护
·金华深山古村落遭遇"旧村改造" 拆还是不拆?(图)
·台湾舆论:“依法治国”为台商撑起更大的保护伞
·暴雨后江宁多处古建筑告急 "谁使用谁修缮"成空文(图)
·井冈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道光老宅木板摇摇欲坠 前杨柳村部分老宅成鸭圈(图)
·南京明故宫铜牌大面积消失 被疑遗址管理有问题
·避暑山庄15项古建保护工程开工 预计10月底完工
·鼓浪屿加速申遗 居民日常生活与保护相协调(图)
·洛阳西工兵营整体修缮获批 袁世凯曾在此练兵(图)
·重庆将建城门城墙保护制度 打造城墙遗址公园(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