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山西古戏台藏身广东豪宅 专家:文化灵魂已荡然无存(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7-16 15:49:24   
字号:

  藏身在番禺星河湾海怡半岛花园的晋派古戏台

  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诺 何伟杰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山西古戏台,藏身番禺豪宅》引来众议,有专家抨击——

  迁移古建筑

  既伤筋动骨

  又割裂文脉

  本月9日,羊城晚报报道了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庄子乡六台村内一个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清代戏台怀疑被整体迁移到番禺星河湾海怡半岛花园,用作小区私人景观之用(详见《山西古戏台,藏身番禺豪宅》,左图)。报道刊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市民相当好奇,一座老建筑如何能从北方千里迢迢平移到南方来?

  有参与过文物迁建的人士透露,要实现平移,需先将建筑拆件运送到异地再重新装砌,热衷于这种老建筑迁建的大多是有房地产开发背景的商人,目的是为了增加旗下楼盘文化气息和观赏价值。有文物专家表示,这种只考虑外表、不考虑古建筑历史脉络的迁建行为,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文物破坏。

  耗

  耗时久

  一座老建筑如何能从北方千里迢迢平移到南方来?某知名红木家具店总经理刘憬坤多年来参与了多个古建筑平移工程。他说,古建筑平移、修复是一门专业的学问,绝非普通的建筑工程。

  “古建筑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包括木质、砖质、地质等等,平移需依靠非常精密、谨慎的流程,程度不亚于地下文物挖掘工作。”刘憬坤介绍,古建筑平移需要两张图纸,一张是拆除前的平面拆建图纸,每一部分结构都在图纸上一一标号;一张则是复建时立体图纸。

  “有了图纸后,首先对建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部件全部标号,比如西面墙第一层砖的第一块,就标西-1-1,以此类推。标完拆出后分类码堆,原地要进行清洁消毒工作。长期空置的老宅就是一个滋生虫的大菌落,不能将白蚁等虫害带到异地。”刘憬坤说,将每一部件层层包裹好、运输到异地后,还要用塑料膜罩起来再进行3至6个月的消杀,方可复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古建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异地平移。

  刘憬坤坦承,目前平移古建筑或多或少都会对其产生损坏,如古代用薄薄的糯米粉砌砖,如今只能用水泥砌。厚度、热胀冷缩和失水率的程度不同,也会导致房屋结构发生变化。

  费

  费用高

  如此专业的平移工作自然需要专业的古建筑施工队伍来完成,然而目前九成的古建筑平移都是由商人找建筑队伍完成。记者了解到,商人平移古建筑主要以盈利为目的,走市场路线,力求古建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刘憬坤介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将古建筑异地平移至楼盘中,是为了增加小区的文化气息和观赏价值,吸引更多商机,或作为私人会所招待朋友。

  然而,目前很多商人、企业家在平移古建筑时,因不懂行,只在乎将建筑的结构搬过来,不在乎过程中对古建筑的损坏。比如说木承轴断了应该找文物人员修复,重新做榫,而非找木匠完成。刘憬坤称,国内专业的古建筑施工队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南京和西藏,而广东省目前还存在空白。而且延请古建筑施工队伍的费用远超普通建筑队。据介绍,现代建筑的建造成本为每平方米800元至1500元,而古建筑平移成本为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一栋明末清初的三进院落平移,前后最少需要6000万元,只有商人、企业才有资金做到。但很多商人往往只求把外表打造好,用噱头吸引人,而不认真考虑内部的保护。”刘憬坤说。据悉,对于古建筑白蚁的防治可使用特殊的药水注入木材中,但成本非常昂贵。商人以利益为出发点,在古建筑平移过程中方式简单、做法粗暴,仅在乎将转移“形”,无疑对古建筑造成更大的伤害。如门前的石鼓与大门等结构是配套的,而有些商人不知文官、平民、富翁所用石鼓不同,随意搭配,导致结构不稳。

  伤

  伤文脉

  广州近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也对市内几起文物建筑进行过平移。例如,位于荔湾区康王中路的锦纶会馆平移就曾轰动一时。当年负责该项目平移工程的广州市鲁班建筑集团董事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李国雄对近年一系列民间私人文物异地迁建的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抨击。他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说,无论哪里的建筑,只要有财力都可以移动到广州来,但前提是必须先把该建筑在当地拆卸,然后运到目的地重装。“很多商人认为,只要把构件标好号,保护好,再按顺序重建起来,就是原汁原味的,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李国雄认为,文物保护很讲究建筑形制,例如青砖是怎么砌成的、用的是什么灰、建筑本身灰缝是3毫米还是10毫米,这些都能反映出老建筑当年的工艺文化水平,如果经过一拆一装,古建筑的文化灵魂就荡然无存。

  他坦承,即便是当初锦纶会馆采取了近乎完美的平移方法,对文物也有不可避免的损害。古代建筑设计讲究天人合一,选址定位都参照过风水玄学。如果将古建筑移动,很多历史链条都会彻底被撕裂。“就好比如,广州把陈家祠、中山纪念堂移到北方去,你能容忍吗?”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山大学在海珠区,但为何国立中山大学西门牌坊却在五山?这就说明五山是中山大学的旧址,后来该校才搬到海珠区。如果把这块牌坊也迁移了,后人也将无从考究中大的变迁史了。”

  有文保人士认为,广州同样有很多岌岌可危的古建筑,商人们如果真的热衷于文保,应该把精力放在本地古建筑的保护上,而不是把其他地方的古建筑迁移过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百年举人屋"被拆 文化局:因多次改建已不属文物保护
·金华深山古村落遭遇"旧村改造" 拆还是不拆?(图)
·台湾舆论:“依法治国”为台商撑起更大的保护伞
·暴雨后江宁多处古建筑告急 "谁使用谁修缮"成空文(图)
·井冈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道光老宅木板摇摇欲坠 前杨柳村部分老宅成鸭圈(图)
·南京明故宫铜牌大面积消失 被疑遗址管理有问题
·避暑山庄15项古建保护工程开工 预计10月底完工
·鼓浪屿加速申遗 居民日常生活与保护相协调(图)
·洛阳西工兵营整体修缮获批 袁世凯曾在此练兵(图)
·重庆将建城门城墙保护制度 打造城墙遗址公园(图)
·邬达克的家,重新敞开门——一次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尝试(图)
·烟台启动大规模历史街区改造 重现城市开埠文化(图)
·明孝陵文物有24小时“听诊器”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