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百年举人屋"被拆 文化局:因多次改建已不属文物保护
华夏经纬网   2015-07-15 08:43:45   
字号:

   中新网广州7月14日电  广州荔湾东漖村有一间被当地民众称为“举人屋”的“百年”青砖屋被拆,令人惋惜。然而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14日回应称,该房屋曾被文化团队调查,因屋主多次改建,建筑原风貌已严重缺失,因此不属于文物保护范围。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称,在普查过程中,东漖村民反映石街坊68号曾经是“举人屋”,普查团队为此进行了专门调查,将其列入传统风貌建筑线索提交专家会议讨论。鉴于该址正立面外墙已贴灰色瓷片,并大面积开门,改建为商铺,因多次改建,建筑原基本结构、风貌等已严重缺失。

  记者当天在“举人屋”中看到,整栋建筑的中堂以及中堂屋顶已被拆,天花板掉下来一大片,满地都是碎石、墙灰及玻璃碎片,中堂里摆着两张废弃的台球桌。中堂侧边侧放着一块墓碑,据当地村民郭先生介绍,这是郭泽乾母亲的墓碑。正门和旁门还挂有“仁厚”“德馨”两个牌匾,但是已经无法认出这是一间“百年大屋”。

  据了解,村民口中所称的“举人屋”是晚清举人郭泽乾当年的住房,位于石街坊68号,至今100多年来,许多人在这里接受小学教育。曾有村民在2013年时表示,东漖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希望能保留“举人屋”,因为以后走在新社区中,仍可和老村的历史见面。

  郭先生回忆道,他从小就在东漖村长大。在他小时候的记忆里,这间大屋当时非常的漂亮。大屋里有客厅、客房和厨房,正门进来有一排花基,地板用白石铺设的,中间有个天井,侧门旁边还有一小块地方供当时上学的村民早读。

  郭先生表示,“举人屋”这些历史建筑对于东漖村有着现实意义,如果全部拆除,都建成高楼大厦,失去历史建筑会很遗憾。

  然而,广州荔湾区文化局称,经查阅历史文献,并无“举人”相关记载,亦无确定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专家一致认为,该建筑因不具备原真性,建筑价值不高,故不推荐该址为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不列入保护范围。

  东漖村拆迁办的相关负责人陈先生称,该房屋的拆迁是合理的,屋主在去年已经签约,也拿了相关的拆迁补偿款项,目前已经移民美国。由于拆迁手续齐全,因此并无不妥。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漖村从2013年底开始启动更新改造项目。为保护好建筑遗产,曾委托团队对属于改造范围的建筑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聘请专家认定推荐线索。在改造前,在保护好原登记在册的郭氏大宗祠、北溪郭氏宗祠两处区登记保护文物建筑的基础上,推荐石街坊14号、石街坊15号、石街坊20号为历史建筑,推荐石街坊36号等15处为传统风貌建筑,同时,邀请广州顺丁社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现存各类建筑的保护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按照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不同的保护管理规定制定了详细的建筑遗产保护方案。该方案经过专家多次讨论、审核,一致通过。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金华深山古村落遭遇"旧村改造" 拆还是不拆?(图)
·台湾舆论:“依法治国”为台商撑起更大的保护伞
·暴雨后江宁多处古建筑告急 "谁使用谁修缮"成空文(图)
·井冈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道光老宅木板摇摇欲坠 前杨柳村部分老宅成鸭圈(图)
·南京明故宫铜牌大面积消失 被疑遗址管理有问题
·避暑山庄15项古建保护工程开工 预计10月底完工
·鼓浪屿加速申遗 居民日常生活与保护相协调(图)
·洛阳西工兵营整体修缮获批 袁世凯曾在此练兵(图)
·重庆将建城门城墙保护制度 打造城墙遗址公园(图)
·邬达克的家,重新敞开门——一次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尝试(图)
·烟台启动大规模历史街区改造 重现城市开埠文化(图)
·明孝陵文物有24小时“听诊器”
·山东省77处抗战遗址列入省级文保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