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4处 中国世遗数量居世界第二(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7-07 08:34:02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白禹摄

  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5日完成新增世界遗产审议工作,2015年又有24处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随着土司遗址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达到48处,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意大利的51处。截至目前,世界遗产总数达到1031处,其中包括802处文化遗产,197处自然遗产以及32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获得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13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元、明、清朝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中央委任当地首领担任“土司”,世袭统治当地人民。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遗存曾是“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土司遗址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联合申遗的三处遗址是中国西南部地区土司管理制度的特殊见证。

  新加坡和加勒比海岛国牙买加今年分别迎来了本国的首处世界遗产。作为科研和植物保护的重要中心,始建于1859年的新加坡植物园申遗成功。牙买加蓝山-约翰·克罗山脉因其反殖民主义文化和生物的多样性被列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使得出产自该地区的世界知名蓝山咖啡“回味”更为悠长。

  此外,本届会议的东道主德国也新添了一处世界遗产:位于汉堡的仓库城及包括“智利之家”在内的办公楼区。紧邻的仓库建筑群和办公建筑群见证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汉堡港繁荣的国际贸易。

  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5日宣布,英国苏格兰福斯桥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斯桥跨越苏格兰福斯河,是世界上最长的多跨悬臂桥。该铁路桥于1890年启用,至今仍在通行客货火车。在铁路作为长途陆路运输主要手段的年代,福斯桥是桥梁设计和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福斯桥是苏格兰第六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古迹,也是英国第29个世界遗产。

  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6月28日至7月8日举行。委员会7月3日至7月5日对36个申遗项目进行审议,确定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名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
·土司遗址代表中国申报世界遗产 业内称通过希望大
·从买抄书纸说到“和纸”申遗
·徐霞客四百年前游线欲申遗 横跨至少19省市区
·世界遗产大会召开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结果待揭晓
·秦俑“百戏俑”坑发现巨人俑
·江西龙虎山申遗成功 承诺3年之内门票不涨价
·“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地之中"建筑群申遗成功 少林寺:票价暂不涨
·世界文化遗产嵩阳书院:诠释儒家教育的“标本”
·少林寺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将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教育部、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非遗
·专家:千年蜀道申遗条件比京杭大运河还要好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