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万里长城消失3成:城砖被盗时有发生 30元可买一块
华夏经纬网   2015-06-30 16:29:58   
字号: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长城,长城的形象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别的不说,只要翻看下身份证的背面,万里长城的雄姿立即会扑入眼帘。尽管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长城,对大多数人来说,八达岭长城就是心目中的长城:雄伟挺拔,游人如织,一直蜿蜒到了视线之外的地方。

  但长城远远不是想象中齐整完善的样子。

  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管理,一些地区文化价值较高的明代长城文字砖被偷盗、拆解、贩卖的现象屡见不鲜……

  记者日前在河北省抚宁、卢龙、迁西等长城沿线县市走访时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

  谁给长城筑“长城”?

  《长城保护条例》2006年颁布实施,但有专家表示,由于缺乏执法者,缺乏具体细则,《长城保护条例》仍处于一纸空文的状态。

  万里长城的保护工作,仅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才行。如今最迫切的目标就是唤起公众保护长城的热情。“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保护长城的这道‘长城’,才能让长城更长久地传承下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

  长城 /

  已被掏空 留下数个大洞

  绝大多数长城和八达岭、山海关不一样。

  稍微碰触,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瓦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这是河北境内部分古长城上的现象。

  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

  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所修建的长城,据此前所测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除去2000多公里自然天险作为墙体的段落外,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

  长城6000多公里的人工墙体中,目前保存较好的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494.7公里、保存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

  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消失的比例为30%。

  换句话说,万里长城正在变短、变得更残破!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宁夏长城有1500多公里,800公里左右可见墙体。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见墙体只有500多公里。而如今,只剩下300公里左右了。

  2003年9月,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危楼 /

  缝里长树 经不起暴雨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真正的砖石结构长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和北京境内,即使这些长城是砖石结构,也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打,不少城楼已经摇摇欲坠,夏季一场暴雨就可能被冲塌,对于这些即将坍塌的危楼,政府要尽快普查,修缮越早,消失的墙体就越少。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城楼被冲塌的现象不乏先例,2012年七八月份的强降雨天气,就曾造成河北境内的万里长城大境门段出现36米坍塌,山海关城墙出现漏雨险情,乌龙沟段敌楼坍塌。

  除了夏季暴雨,长在城墙缝里的树已成了这些地段长城最大的危害。在抚宁县板厂峪、董家口等地段长城,不少城墙缝里都长出了树,墙体被树撑坏的现象十分严重。

 

责任编辑:李然

共2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评万里长城消失近3成:长城保护处严重"亏欠"状态
·明代金陵本《本草纲目》修复完成 系《本草》祖本(组图)
·李小龙祖居杂草丛生 邻居买硫磺帮助驱蛇(组图)
·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旧址修缮完工 国共两党曾共商抗日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图)
·北京昌平巩华城:前身是大明皇帝朱棣行宫(图)
·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最终问题是要"留得住人"(图)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倾斜、沉降等"变形"量趋稳
·建国来每20天就有一处城墙消失 专家呼吁保护
·留住尘封数千年的象雄文明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成筒子楼 内部墙皮脱落(图)
·300多岁古树面临拆迁窘境 为清帝师陈宝琛祖先所种(图)
·专家:"国保"毗卢寺壁画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图)
·山东三孔彩绘首修:采用传统工艺 猪血也是原料(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