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千手观音修复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三维激光扫描(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29 15:09:19   
字号:

  修复中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

  修复完工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 本报记者 刘修兵 摄

  周文冲 张 琴 姜 潇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于6月13日正式竣工。不同于以往的文物修复,此次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团队将一些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引进修复现场。其中工业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拉曼测样、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和技术,都是中国对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的首次应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詹长法介绍,尽管运用X光机对可移动文物拍照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将X光机用于千手观音这样大型不可移动文物,在中国尚属首次。

  “专业X光探伤仪的辐射比普通医用仪器高得多,每次工作都要在晚上游客散尽后进行。”詹长法说,机器开动时,工作人员都要穿着防护服,躲到很远的地方。

  X光探伤相当于体检中的胸透,可以发现隐藏于表面之下的裂缝。通过X光探伤发现,千手观音80%的手印内部有断裂或裂隙的情况。为了更清晰、准确地评估千手观音造像的稳定性,修复团队在增加X光探伤统计部位的同时,还采用了红外热像探测方法,对X光探伤已测试部位进行多角度校正及评估,并对X光探伤无法覆盖区域进行全面检测。

  修复中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千手观音造像真实现状的测绘与数字化保存。在2009年至2010年间,修复团队利用5种以上不同功能的三维扫描仪器对千手观音造像进行研究测量。仪器发射激光,再由计算机运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千手观音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根手指的长度、弯曲的角度,每一件法器的位置,甚至每一块金箔翘起多少毫米都被准确记录,精确到50微米。根据得到的三维数据,修复团队共手绘病害图297张,病害调查表1855张,为修复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传说中的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而其到底有多少只手一直是个谜。此次修复中通过近景摄影测量设备,最终形成了整龛造像的高清影像图。千手观音造像手的总数也被确定为830只。

  保护工程石质修复组组长、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副主任陈卉丽说,整个修复工作严格遵循现代保护原则,依据千手观音造像历史雕凿工艺痕迹,采用传统技艺与多种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修复,最大限度保存了千手观音造像的历史信息,并使这些历史信息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高7.7米、宽12.5米,开凿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间,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代表作品之一。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北京昌平巩华城:前身是大明皇帝朱棣行宫(图)
·冯骥才:传统村落保护最终问题是要"留得住人"(图)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倾斜、沉降等"变形"量趋稳
·建国来每20天就有一处城墙消失 专家呼吁保护
·留住尘封数千年的象雄文明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成筒子楼 内部墙皮脱落(图)
·300多岁古树面临拆迁窘境 为清帝师陈宝琛祖先所种(图)
·专家:"国保"毗卢寺壁画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图)
·山东三孔彩绘首修:采用传统工艺 猪血也是原料(图)
·上海一清末民宅两度被拆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图)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图)
·20万黄埔毕业生抗战后仅存万人 牺牲率高达95%(图)
·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 山东整合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国保级当铺修缮竣工 已恢复清代字号"同兴当铺"(组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