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建国来每20天就有一处城墙消失 专家呼吁保护
华夏经纬网   2015-06-25 13:22:02   
字号:

   6月上旬,记者在浙江省临海市采访时获悉,刚结束的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年会发出呼吁:保护古城墙刻不容缓,不能让古城墙成为记忆。这个地方性民间机构公布了一组数据:1949年时,全国尚留存1000多座城墙,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大批城墙被毁,至今全国仅剩20余座城市保留了城墙,其中墙体能全线贯通的已不到10座。新中国成立至今,每20天就有一处城墙消失。

  临海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卢如平、会长苏小锐、副会长刘浩和徐三见等专家向记者反映,中国城墙有着4000多年的筑造史,不同形制、不同大小的城墙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抵御外侮、保护民众、传承历史与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城市化浪潮袭来,以古城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发生冲突,拆除古城墙以服从城市建设似乎是破解这对矛盾的唯一路径。历史上,19世纪的欧洲曾兴起拆墙热潮,古城墙不敌推土机,大多只留下一两座城门供后人凭吊。

  专家们认为,剩下为数不多的古城墙该如何善待与保护,是当前亟待重视的问题。临海是目前我国尚存城墙的20余座城市之一,其留存的台州府城墙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卢如平、苏小锐、刘浩、徐三见联名发起倡议,希望借本报向全社会呼吁:

  一、聚众志保护城墙。众志能成城,护城需众志。一方主政者要高瞻远瞩,以有效的举措宣传和动员群众,形成“众志”,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自觉珍惜一砖一石,守护一坊一街。

  二、以法制保护城墙。将保护城墙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从乡规民约到景区条例,从地方法规到国家法律,形成依法保护的体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出政策保护城墙。拥有城墙的地方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城墙的政策体系。为城墙的保护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建立奖惩机制,尤其要防止和杜绝“保护性破坏”现象的发生。

  四、用科技保护城墙。要以先进的理念和科技手段对城墙实施保护。注重从档案的健全到监控的完善,从传统修缮技艺的传承到现代科技手段和材料的应用,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五、借申遗保护城墙。加快我国“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和力度,通过申遗,为城墙的保护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当古城墙不再是现代社会的“累赘”而被视为“国宝”时,中国古城墙屡遭破坏的命运才能改变。

  (本报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朱海洋)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留住尘封数千年的象雄文明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原驻地成筒子楼 内部墙皮脱落(图)
·300多岁古树面临拆迁窘境 为清帝师陈宝琛祖先所种(图)
·专家:"国保"毗卢寺壁画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图)
·山东三孔彩绘首修:采用传统工艺 猪血也是原料(图)
·上海一清末民宅两度被拆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图)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图)
·20万黄埔毕业生抗战后仅存万人 牺牲率高达95%(图)
·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 山东整合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国保级当铺修缮竣工 已恢复清代字号"同兴当铺"(组图)
·"高邮当铺"修缮竣工 曾是和珅私产
·文化部副部长杨至今:城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 八百载后辉煌重现(组图)
·探访北京部分古寺道观:福祥寺变大杂院 挤满私建房(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