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300多岁古树面临拆迁窘境 为清帝师陈宝琛祖先所种(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23 13:02:03   
字号:

老人向记者介绍古树历史。东快记者寇思琴/文 刘兴/图

▲古荔枝树为二级古木。东快记者寇思琴/文 刘兴/图

  走进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陈依桂家的小院,你一定会惊讶它的别有洞天。

  一棵活了三百多年的古荔枝树,挂着绿油油的果实,格外诱人。

  周边的亭台、石碑桥和还能寻找到遗迹的古道,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5月中旬,老陈接到一份仓山区有关部门的拆迁通知,古荔枝树也在拆迁范围内,老陈开始为这个陈家三代人接力守护的祖宅小院,焦虑起来。

  “有些东西可以搬走,但生长在此的古荔枝树,还有古迹,被毁了,就再也没有了。”老陈叹息。

  老陈是清代帝师陈宝琛的后裔,他竭力想留住的这棵古荔枝树,是陈宝琛祖先种下的,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福州市园林局挂牌保护的二级古木,编号为闽A·00326(仓山)。

  300多岁的“老寿星”是三代人接力守护的结果

  老陈家的院落占地有2000多平方米,里面有古道、泊岸等历史遗迹,而其中被市园林局挂牌保护的古荔枝树,一直被陈家视为宝贝。

  “从我爷爷开始,这棵树就一直被当宝贝守护着。它可是皇帝老师陈宝琛祖先种下的,已是300多岁的‘老寿星’了。”指着如今还能结果的古荔枝树,老陈有些心酸。他告诉东南快报记者,村里还有60多棵岁数相当的古荔枝树,因为拆迁被毁。这些古荔枝树是帝师之乡陈洛霖、陈宝琛祖先所种,若保留了下来,将是一道多么独特的人文绿化景观。

  也正是当时那片古荔枝林的被毁,让老陈意识到了危机,让他赶紧向市园林局申请了名木古树的保护牌。但如今这棵挂着二级古木牌子的老荔枝树,因为院子面临拆迁,让老陈开始担心起来。除了这棵老荔枝树,实际上院子里,还有很多有人文典故的古迹、文物。

  老陈希望,即使要拆迁,这些有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古树和古迹,还能被原地保留和保护。

  螺洲因出了陈若霖、陈宝琛等历代先贤而声名远扬,全镇有2000多名乡亲在台湾。这些年来,老陈家的小院已成了台胞们回福州后,必会前来参观寄托乡愁的地方。去年底,在台乡亲、台湾知名人士陈铭文回乡省亲时,就跟老陈说可以利用这个基地,开启两岸青少年生态文化交流大门,他本人也愿为此积极出力。

  “如果古荔枝树和这些古迹不在了,以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老陈惋惜。

  园林部门:破坏挂牌古树属违法,执法人员会介入保护

  老陈一心想要保护的古荔枝树,在不在保护名录里,如果该地拆迁,这棵树要怎么才能免遭厄运?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联系了福州市园林局与仓山区园林局。两家单位都表示,这棵老荔枝树确实是二级古木,是保护对象,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擅自破坏它。

  “如果拆迁会影响它,那相关单位也要向市园林局报批,但目前我们没有接到任何消息。”市园林局审批处工作人员,查完该树的信息登记情况后表示。她介绍,如果后面拆迁时,这棵树遭到破坏,老陈可以向园林局举报,这属违法行为。园林部门的执法人员会介入保护。她解释,如果没有报批,挂牌的古树,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能破坏它。另外,没有园林部门的审批,相关建设规划也过不了关。

  市园林局工作人员得知该村原来还有一片古荔枝林已被砍伐后,深表痛惜,并表示他们会组织人员下村调查实际情况。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家:"国保"毗卢寺壁画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图)
·山东三孔彩绘首修:采用传统工艺 猪血也是原料(图)
·上海一清末民宅两度被拆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图)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图)
·20万黄埔毕业生抗战后仅存万人 牺牲率高达95%(图)
·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 山东整合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国保级当铺修缮竣工 已恢复清代字号"同兴当铺"(组图)
·"高邮当铺"修缮竣工 曾是和珅私产
·文化部副部长杨至今:城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 八百载后辉煌重现(组图)
·探访北京部分古寺道观:福祥寺变大杂院 挤满私建房(图)
·“土楼之乡”永定破解福建土楼营造技艺传承问题(图)
·莫让传统村落保护成了他人的“嫁衣裳”
·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