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上海一清末民宅两度被拆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19 13:09:22   
字号:

上海一清末民宅两度被拆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图)

    陆氏民宅现在只剩下被腐蚀的横梁和一些随意丢弃的砖瓦、木板。 /晨报记者 肖允

  上周,拥有95年历史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公益坊部分房屋被拆除。昨天,有市民向晨报反映,位于天潼路800弄,已被列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末建筑陆氏民宅被拆。

  记者调查发现,陆氏民宅被拆已多年。闸北区史料陈列馆表示,目前已经进入执法程序,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的拆除工作未获批准。闸北区文化执法大队表示,初步处理结果是对开发商罚款8万元。

  老宅没能逃过被拆命运

  王阿姨在天潼路800弄住了40多年。今年60岁出头的她,从小就听着父辈说起弄堂里的故事。

  “这里本来是一户陆姓人家造的,建于清代末年,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王阿姨说,在她孩提时代,附近居民都把陆氏民宅叫作陆家花园,那时院子里绿化很茂密,冬暖夏凉,环境幽静。

  随着时间推移,陆氏民宅房屋渐渐老去,拆迁也列入了议事日程。

  “老宅动迁我们当然欢迎,毕竟能改善居住环境。不过,百年老宅就这样一拆了之,还是太可惜了。”王阿姨说:“2003年、2004年的时候,开发商进驻小区,天潼路800弄的房屋被逐渐拆除,屋顶被掀掉,外墙被敲了个洞。”

  在查阅相关文件后,里弄居民发现,陆氏民宅在2004年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王阿姨等人随后告知拆迁人员,这是保护建筑,不能随便拆除。随后,在相关部门介入下,拆除工作暂时停止。

  但让王阿姨想不到的是,陆氏民宅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被拆除的命运,“我前几天路过老房子,进去看了下,里面已经是一片废墟,陆氏民宅基本全部被毁坏,只剩下几根横梁。”

  缺保护,文物建筑成废墟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天潼路800弄。这里已经是一处拆迁工地,只剩下一堆砖瓦废墟,无人居住。

  “这里已经拆了十几年了,哪还有什么保护建筑。”拆迁工人告诉记者,大概在2005年拆除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曾接到过通知,说工地里有一处文物保护建筑,要求他们拆除时不要破坏。“平时也没人来管,风吹雨淋,渐渐房梁什么的都烂了。”

  工人带着记者来到天潼路800弄164支弄7号,“这个就是文物保护建筑,你看,现在基本成废墟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陆氏民宅外观已经完全无法看出房屋主体样貌,从俯瞰图大致勾勒的轮廓看,原本应该是一处四合院结构住宅,砖木结构,而现在只剩下了被腐蚀的横梁和一些随意丢弃的砖瓦、木板。只有弄堂入口处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写着的“陆少棠界”四个字,证明了这里曾有的历史风貌。

  “这地方既没铭牌,也没人来察看管理,时间久了房子都烂了,之前还发生过几次坍塌。”工人说。

  据悉,2010年9月1日,天潼路800弄181号左厢房发生屋内网板砖部分脱落,面积近10平方米,所幸无人员受伤。

  在闸北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中,天潼路800弄164支弄7号陆氏民宅(陆少棠宅)赫然在列,公布时间为2004年1月6日,且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单”。

  开发商仅被罚款8万元

  对于拆除,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在2005年曾发布过一个声明:公司在2002年8月19日取得闸北区5号旧改地块的开发经营权,当时并没有任何部门通知公司,地块内有一处属于保护建筑范围的民宅。所以,公司按照正常的开发流程对地块进行动拆迁工作,这其中就包括损坏了的陆氏民宅最外围一间。2004年,公司才得知陆氏民宅是保护建筑,并接到闸北区文化局的口头通知后,就暂停了拆迁工作。随后,公司方面和文化局的相关专家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陆氏民宅的布局、结构、装饰物等原装保护方案。

  然而闸北区文保局表示,该公司十年内股权变更很多次,所以老宅非但没有得到修复,反而去年再次启动了拆迁。记者致电闸北区文化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目前已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是陆氏民宅边界外围部分损坏,目前已对开发商罚款8万元。”

  昨天,记者多次致电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但总机始终无人接听。

   [两问拆迁]

  ?为何现场没有任何保护铭牌?

  昨天,记者在现场并未发现任何保护措施,也未看到任何保护铭牌。

  对此,闸北区史料陈列馆马先生表示,陆氏民宅属于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但还未达到《文物法》中规定的保护级别,并不需要设置铭牌。“处罚结果,需要问文化执法大队。”闸北区文化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目前已经作出对开发商罚款8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据悉,陆氏民宅在2003年由银邦置业有限公司获得房屋拆迁许可证,2004年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后,老宅拆迁被叫停。一年后,闸北区文化局牵头,以银邦置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启动修复工程。

  ?为何十年里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为何从2004年至今,已经明确是区县级保护单位并已经被叫停拆迁的陆氏民宅,依然从一处典型的框架式清代四合院变成如今的断壁残垣?

  当记者告知陆氏民宅现在损坏程度严重,只剩下框架和部分残缺墙体时,马先生表示“不可能吧”。但他也承认,开发商屡次换过股权、老板,内部比较混乱,“我们一直在敦促他们”。他们去年就已经介入调查,在他们发现的时候,陆氏民宅外观结构还在,部分损坏。“去年我们已经告知开发商,此处是文物保护单位,没有经过行政审批拆除属于违规,已经进入执法程序。”

  闸北区文保局表示,他们曾三次发文告知银邦置业要求其实施修复,但因人事变动,相关事项未能传达到现任负责人,因此十年过去了,老宅没有得到修复,反而在去年再次启动拆迁。“我们敦促开发商保护修复,但因为他们人员调动太频繁,一直没落实。”

  [专家说法]

  处罚太轻无警示作用

  “上不封顶”值得借鉴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认为,按照现在的公开信息看,陆氏民宅是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那就应该是不可随意拆除的。“文物保护部门应该要告知开发商,这是文物保护建筑,不可随意拆除,开发商应该尽到保护责任。”他表示,如果开发商“明知故拆”,就要惩罚。

  “但现在的惩罚力度很有限,对开发商来说,可能根本无关痛痒。”阮仪三表示,像陆氏民宅这样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没有相应规范的保护措施、罚款力度太弱,导致主管部门对保护文物没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也是近年来文物屡遭破坏的原因之一。“和开发商可能的获利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有些人根本就不怕。”

  阮仪三认为,随着城市的开发,不少老建筑逐渐被拆除,能够体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建筑越来越少。“现在还有部分 ‘三普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也被悄悄拆除,或是损毁,需要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和执法力度,不是等媒体曝光了才去管。像环保部门目前对于违法单位的罚款就是根据情况来判定,上不封顶,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来源: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图)
·20万黄埔毕业生抗战后仅存万人 牺牲率高达95%(图)
·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 山东整合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国保级当铺修缮竣工 已恢复清代字号"同兴当铺"(组图)
·"高邮当铺"修缮竣工 曾是和珅私产
·文化部副部长杨至今:城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 八百载后辉煌重现(组图)
·探访北京部分古寺道观:福祥寺变大杂院 挤满私建房(图)
·“土楼之乡”永定破解福建土楼营造技艺传承问题(图)
·莫让传统村落保护成了他人的“嫁衣裳”
·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祠观音殿和六角亭修复完毕 曾是商贾高级会馆(图)
·上海一百年建筑被违规喷涂灰色涂料 获罚款50万
·河南山村藏身两座清代贞节牌坊 保存完好(组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