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18 13:39:15   
字号:

点击进入下一页

  ■正定城墙。

  继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也迈出第一步。在湖北荆州刚刚结束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三次推进会上传来消息,“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名单除南京、西安、荆州等8个城市外,宣化、正定、开封、长汀、肇庆等5地也将加入其中,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

  “申遗”之路:全国13城打捆申遗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多城市“组合式”联合申报遗产项目。2006年,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浙江“临海城墙”、湖北“襄阳城墙”申请加入联合“申遗”项目,2012年4月,安徽“寿县城墙”及“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也同样提出申请。2012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8个城市共同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

  去年,我省的正定、宣化,以及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福建长汀也提出想参与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在湖北荆州刚刚结束的第三次推进会上,13个城市的专家代表均参加,将以“8+5”捆绑的模式联合申报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墙历史价值最高的南京被推举为“牵头”城市。

  宣化城墙是独有的“镇城”城墙

  据张家口市宣化区文保所的文物专家介绍,宣化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古城因长城而建,是长城防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明代长城九边军镇的代表,“宣府镇城”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在申报城市的序列中,其他城市城墙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都城、二级王城、府城或州城和卫所等城市体制,唯独缺“镇城”这一环节,宣化可以补序列之缺。

  史料记载,宣化城墙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周长12120米,底厚14.4米,高11.2米,为正方形城堡。由于历史变迁,宣化城防设施大多不复存在,但城垣基本保存下来。今年,宣化区启动西城墙修复工程,将完成西城墙北段修复工作。此段城墙全长1554米,截至目前有800米城墙完成夯土,全部工程计划9月完工。

  正定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城墙曾被列为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墙。正定城墙始建于北周,明朝设真定府,直隶于京师,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城镇,因此城垣不断修缮,后世重修或改建均在明万历四年基础上进行。

  申遗时间表:至少需要准备五年

  虽然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已踏出第一步,但申遗之路还十分漫长,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准备。去年11月9日在浙江临海召开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二次工作推进会上,曾初步制定了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表”。

  按照这一“时间表”,将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16年3月底前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报材料,2017年1月10日前正式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评审,2017年8月底前迎接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最终考察,2018年6月底前接待最终考察与世遗评审,迎接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专家表示,大运河申遗前后用了八年时间,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前期打基础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再加上一年左右冲刺,预计至少5年时间各方面才能成熟,才会正式提出申请。大运河申遗的成功将为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很好的经验。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专家呼吁将西夏活字印刷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淮扬菜"绝活"助力中餐申遗:蒙眼切文思豆腐
·西夏陵申遗 遗址先行(图)
·"东方金字塔"西夏陵申报世遗 加固文物遗址(图)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34处重点遗址获确认
·重庆古城墙筹划申遗 大多是明清时期建造(图)
·助力"万里茶路"申报世界遗产 内蒙古能做啥?
·台南安定送王船 厦门跨海参与盼共同申遗
·专家建议将梁启超故居纳入海上丝路申遗规划(图)
·中国土司遗产"申遗"准备就绪 6月进行投票表决
·专家:长征路线若申遗成功 红色旅游收入将超2千亿(图)
·江苏、浙江两省3市13古镇联合申遗工作启动(图)
·四省六地梁祝文化遗存地城市共同推进梁祝传说申遗
·广西花山岩画列入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