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两年忠州吏 百首盛唐诗(图)
华夏经纬网   2015-06-18 09:54:54   
字号:

20130612_008

重庆忠县白公祠 资料图片

    重庆忠县白公祠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是我国仅有的两座白公祠之一。忠县白公祠临长江依山而建,俯瞰江山,气势恢宏。门联上“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的诗句,道出了人们对大诗人白居易的景仰和追慕。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300年,是巴文化、盐文化和忠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被称为地下活24史的“中坝文化遗址”和著名的“哨棚嘴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数十万件珍贵文物,完整呈现了忠县历史5000年不断代的奇迹。“以首代城”的巴国将军巴蔓子、“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的巴郡太守严颜、唯一以女性身份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明朝女将军秦良玉,都是忠县忠文化的代表人物。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巴蔓子、严颜二位将军,以意怀忠信为名,赐名忠州,下辖5县。忠县由此成为我国唯一以“忠”为名的州县。

    公元780年至818年的38年间,唐王朝先后将3位宰相和大诗人白居易贬到忠州为官。780年(唐建中元年),宰相刘晏被贬为忠州刺史;795年(唐贞元十一年),宰相陆贽被贬为忠州别驾;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宰相李吉甫被贬为忠州刺史。公元818年(唐元和十三年),“江州司马”白居易被明升暗贬,溯江而上就任忠州刺史,820年奉诏回京,官拜司门员外郎。在忠州短短两年,白居易以兼济之心造福一方,留下了许多亲民爱民的故事和百余首传诵至今的忠州诗词。

    818年春,白居易从江西九江启程溯长江而上,穿三峡到达忠州,发现这个江边小城连条能跑马车的平路都没有。从繁华的京城一步一步流落到如此荒蛮之地,46岁的白居易几近绝望。当晚写就的《初到忠州赠李六》怨叹:“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刺史可乘用五马朱轮的专车,但忠州尽是崎岖陡峭的石磴路,只能“虚受朱轮五马恩”了。诗人不能如愿逃离这偏僻闭塞之地,只能通过《招客夜饮》麻醉自己:“惟有绿樽红烛下,暂时不似在忠州。”

    史书记载,白居易任忠州刺史“忠国事,劳民事,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省事宽刑、怜老爱子,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据传有一次,白居易看见一位老翁在大冬天穿着草鞋行路,便把自己的一双棉鞋送给了他。一次在忠州城内巡视时,诗人看到一个小伙子愁容满面,询问得知因为双亲去世得早,他没有来得及学会祖传的烤饼手艺,生意日渐萧条。诗人亲手将京城烤饼的技艺传授给他,于是有了当地名小吃“香山蜜饼”。就任刺史后,忠州连续两年大丰收,白居易在衙前宴请府吏和州民,兴高采烈地欣赏“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他还去书院视察、授课,与当地文人雅士探讨和习作民间诗歌。政务之余,诗人致力植树种花美化环境,使州城东山坡变得“……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白居易也由此成为忠州最早的“绿色市长”。

    接到赦还京师的诏命时,白居易已深深迷上了这里。他与花告别,与竹告别,与忠州的一草一木告别,惭愧自己为忠州做得太少并殷殷寄望接任者:“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楼上明年新太守,不妨还是爱花人。”(《别种东坡花树》)“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别桥上竹》)还京途中,他写下多篇回忆忠州的诗,“时时大开口,自笑忆忠州”,称赞忠州“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白居易在忠州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先后写了104首咏叹忠州的诗词,即使置身喧嚣繁华的京师,也是“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西省对花忆忠州》)。忠州,从此成为白居易毕生的牵绊。

    忠州人也感念和爱戴这位“公仆”式的父母官,将诗人与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明崇祯年间,忠州知州马易从倡议专门为白居易建祠祭祀,并期望“后之君子,从而恢拓之,与巴山蜀水共长也”,“州人无不乐从”。清道光十年,又扩建了忠州白公祠。

    忠县是名副其实的“汉阙之乡”。在全国发现的32座汉阙中,忠县独占5座。1994年,考古学家在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发现大量汉墓群,后经4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汉墓200余座。其中从严氏墓葬群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乌杨阙,已移至重庆三峡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其他几座汉阙,目前仍珍藏在白公祠中,成为游客抚今追昔的又一个文化平台。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陈凯姿)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20万黄埔毕业生抗战后仅存万人 牺牲率高达95%(图)
·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 山东整合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国保级当铺修缮竣工 已恢复清代字号"同兴当铺"(组图)
·"高邮当铺"修缮竣工 曾是和珅私产
·文化部副部长杨至今:城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完成 八百载后辉煌重现(组图)
·探访北京部分古寺道观:福祥寺变大杂院 挤满私建房(图)
·“土楼之乡”永定破解福建土楼营造技艺传承问题(图)
·莫让传统村落保护成了他人的“嫁衣裳”
·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祠观音殿和六角亭修复完毕 曾是商贾高级会馆(图)
·上海一百年建筑被违规喷涂灰色涂料 获罚款50万
·河南山村藏身两座清代贞节牌坊 保存完好(组图)
·该怎么保护你,地下文物(图)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