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申遗保护
河南2000余幅具茨山岩画仍未解 政协委员吁申遗
华夏经纬网   2015-02-02 09:48:17   
字号:

   中新社郑州1月30日电  散落在河南具茨山间400至600平方公里的岩画,创作年代久远,至今未解,近年来引起海内外学者关注、考察。在30日的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学者对此呼吁加以研究保护,并申遗。 

  具茨山位于河南省嵩山东南麓,地跨新郑、新密、禹州等市。具茨山岩画发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学者在具茨山上共调查到岩画2000多幅,有岩画个体近万个。

  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五一介绍,此岩画类型丰富多样,画体有梅花状环凹穴、方形凹穴、网格、字符形、具象人形等多种类型,岩画大多具有意象特征。

  具茨山地处中原,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创业基地,这里除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岩画外,还伴有巨石、祭坛和石构建筑遗址。刘五一认为,深入探讨具茨山岩画和黄帝文化的内涵与联系,对于探索中国早期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具茨山岩画年代久远。在2008年底的岩画调查中,发现了两处红褐色古土壤覆盖下的岩画。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介绍,这处覆盖在约36厘米深的土层下的岩画,年代在距今约4000年以上。

  2014年6月28日至8月底,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开始了与世界岩画协会联合会执行会长RobertBednarik教授,印度岩画协会主席GirirajKumar教授及内学者一起利用“微腐蚀断代”方法对岩画进行了不同地区的实地数据测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透露,所测试样板初步结果显示为跨度久远。有可能为中华文明之源探源工程提供很好的文物实证。

  在此间的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身兼河南省政协委员的刘五一与潘伟斌合作提案建议,在河南省层面与世界岩画专家合作进行岩画断代研究,结合中华文明之源探源工程一起实施。

  “尽快成立河南省岩画研究院;规范岩画资源的开发利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岩画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为申遗提供充分保障。”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上海政协委员:石库门应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固始大妈流落街头仍执着申遗 称民间技艺传承太难(图)
·徐霞客四百年前游览路线欲申遗 至少涉及19省区市
·教科文组织会议将审议中国彝族火把节非遗申请
·徐霞客四百年前游线欲申遗 将对游线地考察认证(图)
·南京六百岁明城墙将以栽树代替复建重现原貌
·中国彝族火把节等申报非遗项目待批
·中俄将联合为“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浏阳获“千年古县”称号 含110处重点文保单位
·学者建议海峡两岸联合申请甲骨文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修缮复建
·“剑门蜀道”申遗清单公布 阆中古城等上榜
·非遗名家传艺工程名录将扩充 梅葆玖等名家收徒
·中国四处灌溉工程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专题
  更多
·2019金猪贺岁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
·年终专题:2017文化乐章
·聚焦金砖国家文化节
·青海可可西里、福建鼓浪屿申遗成功
·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热点
  更多
·各地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
·2021年9月份文化关键字盘点
·“考古中国”项目发布三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
·官方重拳出击 重筑文娱圈清朗健康生态
·金面具、青铜神坛、造型各异青铜人像……三
·《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文化365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8月23日5时35分“处暑”:岁岁秋相似,新凉
·立秋仍在三伏中“洒将荷叶看跳珠”
·今日大暑 | 愿风雨过后享清凉
·车马萧萧 古代豪车长啥样?
编辑推荐
 
·国际邮递渠道查获文物26件套 宁波海关移交
·颐和园博物馆揭牌 首展聚焦文物中的福寿文
·聚焦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 “考古中国”重
·传承昆曲之美 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州开考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考古重要成果 正阳桥遗址
·实体书店,如何点亮文化之光?
·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
文化博览
 
造人补天有女娲
高山流水
新闻排行
 
  图片新闻   更多
  老照片   更多
中华文化
文化信息 | 文化观察 | 文化热点 | 文化视野 | 文化博览 | 文化人物 | 考古发现 | 文明探源 | 古今杂谈 | 文史知识 | 文化交流
| 演出信息 | 史事留痕 | 国学经典 | 寻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